在“吃狗傳統”、“愛狗人士”、“狗肉經營者”與“市政府”的多方裹挾下,“玉林狗肉節”在今年夏天,幾乎成為了僅次于世界杯的第二個熱詞。隨著夏至的臨近,這座似乎已被遺忘的四線城市,正在“愛與恨”的對峙中,無奈地忙碌著。
與往年相比,今年的玉林“狗肉節”一直在“被低調”。
6月18日,下午5點,距離“狗肉節”還有3天,昔日最為熱鬧的濱江路幾家大排檔門前,駛來了2輛城管執法車,3名城管依次告訴幾家狗肉飯館,今天不能露天擺設桌椅。
“他們說,今天有電視臺的人來,擺了就會上電視。”一位飯館老板說。在飯館的門前,有一條近20米寬的便道,就在一天前,這里還曾擺滿桌椅。
事實上,早在1個月前,玉林市政府和商家便感受到強烈的壓力。
據知情人士透露,早在5月初,當地政府就下發相關通知,“公務員及其家屬都不能去大排檔吃狗肉”。到6月初,玉林城區的多家餐館將招牌中的“狗”字遮擋或撤換招牌。在垌口市場,所有賣狗肉的商鋪一律被禁止當街屠宰生狗,只能將處理加工過的狗肉擺在攤前。
這讓垌口市場比往年清凈不少。在這家玉林最大的狗肉批發市場里,約有14家經營狗肉生意的肉鋪。往年這個時候,生狗的嗚咽聲與遍地的血水和內臟,使得3個籃球場大小的鮮肉區成為愛狗人士舉行反對、抗議活動的核心地帶。
一名肉鋪老板表示,今年的生意并不好做。雖然每斤18元的價格,比往年上調2—5元,但因為媒體的曝光和部分愛狗人士的抵制,讓他對于今年的“狗肉節”并不寄予希望。“現在一天只賣出2—5條,去年還能賣10條”。
同樣擔心生意不好做的,還有濱江路的那幾家大排檔的老板。由于城管遲遲不走,他們們只能看著,大批客人坐在路邊的板凳上等待叫號。
一位老板說,到下午6時多,他這一天才賣出5條狗。去年這個時候,他們能把大排擋擺到馬路另一側去。“去年夏至,能賣40—50條狗。”據他估算,如果6月21日那天依舊不讓擺排擋,應該不會賣出超過30只狗。
每年夏至,有600萬人口的玉林市都會迎來一個備受爭議的節日——“夏至荔枝狗肉節”,喝燒酒,吃狗肉,啖荔枝,以應驗民間“吃了夏至狗、西風繞道走”的說法。
據《法制晚報》報道,在玉林,把荔枝和狗肉一起吃是在1983年左右。當時福綿、玉州都是鄉村。每到夏季稻谷收獲的季節,因為搶收而疲憊的村民,便會“宰點狗肉,把生產隊剩下的荔枝,就著酒吃。”
玉林的雨季很長,潮濕、悶熱,當地人認為吃狗肉不僅可以大補,還可以驅寒去濕。對經濟并不富裕的玉林人來說,當時狗肉是奢侈品。到了上世紀80年代末,玉林的小商品經濟迅猛發展。玉林街頭開始出現大排檔。腰包鼓起來的商人們,將狗肉視為“滋補品”,“萬元戶就請他們的工人去外面的大排檔吃狗肉。”
有人回憶說, 1995年的夏至,州佩開發區的美食街(現玉州區大市場附近的天市市場)街頭的大排檔用紅紙貼出了,用毛筆書寫的“夏至荔枝狗肉節歡迎您”的字樣。當時熟狗肉1.2元/斤,生狗肉每斤6毛錢。
據美食街賣小吃的一位老板向媒體表示:“北街作為美食街這個說法得到官方的正名是在2006年底,政府在街頭舉辦大型的慶祝儀式,給這條街取名為美食街。”
此外,山東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的調查表明,“玉林狗肉節”的確已經成為當地特色。該調查表示,在對玉林周邊的桂林和南寧,兩座城市調查后發現,玉林市的狗肉館數量、規模以及狗肉的消費人數是遠遠超過其他兩個城市。“因此我們認為,玉林狗肉節并不是廣西民俗的一般體現,而是地方性商業活動與宣傳的結果。”
今年,玉林當地政府正在努力地“去狗肉”化。
6月6日,廣西玉林市政府發布聲明,稱“狗肉節”只是個別商家和民間的一種說法,玉林市各級政府和民間組織都沒有舉辦過任何形式的所謂“夏至荔枝狗肉節”活動。在電話中,玉林市委宣傳部甚至表示:“狗肉節從來就沒有過,怎么取消啊?”
根據一位與政府部門相熟但不愿透露姓名的商人介紹,“狗肉節”其實是一種政府搭臺的行為,“主要是為了招商引資,突出城市特色,擴大城市的影響力。”
在玉林,不少人也認為,2009年由玉林市人民政府主辦的“玉林國際旅游美食節”是推動“狗肉節”的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在那一年,參賽的一道脆皮狗肉獲得金獎,此后“狗肉節”的呼聲便越來越高,并且定在了夏至這一天。
玉林師范學院一位教授表示,玉林確實有通過舉辦博覽會,來進行招商引資的慣例。特別是在2003年南寧市舉辦“東盟博覽會”之后。次年,玉林市便舉辦了首屆玉林博覽會,并在2009年從中獨立分出“北流陶瓷博覽會”和“中醫藥博覽會”,而“玉林國際美食節”正是“玉林博覽會”的一部分。
據該教授介紹,2013年的博覽會,玉林市政府便通過招商引資,成功地促成了旺旺集團和燕京啤酒集團的投資意向。在他看來,玉林市政府的這些行為,主要也是一種“自力更生”的無奈。“雖然玉林是廣西第四大城市,但其實一直比較邊緣化。最近幾年,同屬廣西的防城港有鋼鐵(廣西鋼鐵集團有限公司),青州有中石化,但玉林始終沒有得到國家項目的扶持。”
“夏至狗,無路走。”往年6月21日,夏至日的廣西玉林,“殺氣騰騰”。2013年新華社在一篇報道中指出,每年這一天,玉林要吃掉上萬條狗。
然而,當地政府對于這個數字并不認可。新華社今日凌晨刊發的稿件稱,據玉林市重大動物疫病防治指揮部辦公室消息,玉林全市狗肉平常日消費量200多頭,夏至期間日均消費大約2000頭。這與“日宰活狗上萬條”的傳言相去甚遠。
民間對于“夏至一天吃1萬條狗”的數字基本持認可的態度。多家媒體在這兩年采訪的多個玉林當地人均對此數字無疑義,他們認為真實數字可能要超過1萬條。
王先生是土生土長的玉林人,2年前曾開過狗肉大排檔。他在攤位前招呼食客的照片,也曾被愛狗人士拍下并放在網上。“數字基本差不多,在我們這里,大多數人都不覺得吃狗肉有什么。”王先生說,部分“土著”玉林人至今還把“肉狗”當成“地羊”,“就是和山羊類似的意思。”
入行前,王先生曾特意做過市場調查。“當時玉林市區有60萬人口,我們按1/4的人吃狗肉,一個人半斤的飯量,一只狗15斤左右來計算,大概要吃掉5000條狗,但實際上,一般人最少一次吃2斤。”據王先生回憶,那兩年的“狗肉節”他每次都會賣出不少于80只狗,“玉林怎么也有100家狗肉店吧。”
王先生說他自己從不吃寵物狗。“實話實說,肉狗最好的是1月左右的土狗,寵物狗一般都是4—5歲大,纖維很粗,其實特別不好吃。”
據王先生介紹,在圈子里,大家把狗肉分為幾等。“首先年齡不能太老,1歲出頭最好,其次體重要在17、8斤左右,太小了容易焦,太大了,纖維容易粗,口感都不好。公狗比母狗好吃。”
顏色也是相當重要的一個標準。“我們講究的是1黃2白3花4黑,黑色的肉最難吃,比較硬,你像寵物狗,基本上都一個顏色,我們是很少碰的。”
在家住玉林市大興村的趙小姐看來,市面上很多所謂的“肉狗”都是寵物狗,“它們被殺死后再經過烤,基本上就分辨不出來。”
2012年,趙小姐曾在大興村開辦了一家寵物寄養中心。在她屋后的不遠處,便曾有一個專門屠狗的工廠,“我一般不太敢去,但有幾次路過,就看到了里面有邊牧,也有哈巴狗。”
趙小姐曾在屠宰場里買下過2只寵物狗,“都是按斤賣的,18元一斤。”她還表示,在夏至前后,自己曾多次在運狗的卡車上發現帶著項圈的寵物狗。
新華社消息顯示,據有關部門不完全統計,目前玉林市范圍內共有活犬總量約40余萬只,大部分為土狗。當前玉林市場銷售的狗肉一部分來自當地農民散養的土狗,但對于來自本地的狗占多大比例,有關方面并未說明。
對于玉林“狗肉節”,網上還有一種質疑,狗大多是“偷盜病死毒死”的,肉“沒經任何檢疫”。玉林市政府在6月6日的聲明中表示。正在“依照《食品安全法》等有關法律法規開展肉品安全專項整治”。
新華社消息稱,玉林市政府近幾個月來已經組織食品安全執法力量,進一步加大對產地源頭、流通環節、肉品市場等環節的重點監管。不可否認的是,由于活犬來源渠道的多樣化,當前的監管工作仍面臨不少挑戰。比如很多大排檔有來自農村的特定的活犬銷售商,這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監管難度。另外,外來調運到玉林的活犬除了目前重點巡查的高速路口、幾個集中屠宰點之外,是否還有其他脫離監管的渠道進入玉林,情況還不是很清楚。
即便是開過排擋的王先生,也說不清楚這些肉狗到底從哪里來,“我一般就是靠市場的那些攤販送貨,從來也沒去過狗肉養殖場,也沒聽說過哪里有。”
此外,檢疫成本較高是一個原因。農業部2013年4月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犬和貓產地和運輸檢疫監管工作的統治》,要求做到“一犬一檢疫證”、“一犬一免疫證”,“一犬一實驗室檢測報告”。每只犬的運輸檢疫費用在300-500元之間,價格不菲。
在垌口市場,狗肉經營商戶基本無法出示合格的檢疫證明,大多數商戶只能提供的是一份統一的《動物檢疫合格證明》的復印件,也就是幾百只狗共同擁有一個檢疫證明。
隨著今年“狗肉節”的臨近,一些愛狗人士紛紛來到玉林,試圖通過自己的力量,拯救這里的“肉狗”。
6月18日凌晨5點,8名自稱“食品監督員”的民間動物保護團體,來到玉林一屠宰點,并在報警后,試圖以對方沒有檢疫證為由,希望警方能取締該窩點。由于現場并未發現生狗,行動并沒有取得效果。
幾個小時候,一行人又來到垌口市場,在一名浙江僧人的帶領下,繞場一周,為已被屠殺處理過的狗,進行了超度。
在大多數玉林人眼中,類似的行為“滑稽又可笑”。“去年還有一個傻X在這里下跪,他們連自己的父母都未必跪過,卻跑到這里來犯傻。”市場里一位圍觀超度的市民說。
事實上,隨著輿論壓力的加大和媒體的大規模曝光,如今的“狗肉節”反倒呈現出一派“逆增長”。
在濱江路,張先生和朋友正等著城管們離去。他們是一大早從廣州趕過來的,“就是為了在這里住幾天,體會一下‘狗肉節’。”
對王先生來說,6月21日這天,他可能要比春節還忙,“‘狗肉節’已經成為在外玉林人返鄉的借口。那天,他們都會趕回來聯絡感情,誰被邀請的多,就證明誰混得好,更有面子。”王先生說,截止到目前,他已經確定那天要趕三個場。
趙小姐也對取消“狗肉節”不再報以任何希望。在兩年的“寵物寄養”經營中,她發現玉林不少養狗的人在這天也吃狗肉,“原本他們是不吃的。由于現在炒得很厲害,大家要劃清界限。很多當地人為了表明立場,也就加入到‘狗肉節’當中。”
所以,每年夏至這一天,她從來不出門。
轉自新浪新聞
歡迎光臨 隨州網 (http://www.www-77hhh.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