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炎帝雕像是全球最高的。
據說,當雕像成立時,天空飛來一群小鳥,落在了炎帝懷抱的五谷上。
這個祥瑞之兆,當時也被一電視臺錄了下來。
設計這個雕像的大師也喜極而泣,對著神農像跪拜。
據史料記載:隨州“列山上建有神農廟、神農井、炎帝廟”,炎帝神農氏就誕生于厲(列)山鎮南九烈山第五座山頭半山腰中的神農洞。
長大成人后,炎帝神農氏來到了據隨州200公里的神農架。他在這里架木為巢,供老百姓居住;搭架采藥、編寫藥書,為民治病;他帶領人民斗兇獸、懲惡人,弘揚人間正氣;他還教民稼穡、養蠶、紡織、種樹、采茶、制陶、制末耜、飼養禽畜、開展集市貿易;他還教會人們制作琴瑟、編練歌舞,使人們能夠在勞動之余解悶取樂。
終于明白啦。原來,是炎帝神農氏他老人家教會了人們種植農作物、飼養牲畜、煮飯燒菜、縫衣織布、采藥治病、經商賺錢,他還教會了人們懲惡揚善、歌舞娛樂。
因此,稱其為中華始祖,俺們舉雙手贊成。
神農洞前的功德碑~
神農洞前連戰的題詞~
神農洞,相傳炎帝就是在這個洞里誕生的~
據說這個洞據今有5000年歷史,順著這個洞,可以通到安居。
不過現在洞內只有幾百米~
炎帝神農畫像藏于北京故宮,1900年被八國聯軍盜走,后藏于臺灣華崗博物館。美籍華人周共.王德樵的祖輩發現此畫像后,傾其畢生積蓄將此畫像復制下來。臨終時囑咐后人一定要將此畫像送歸炎帝神農故里。1987年11月,周共.王德樵帶著炎帝神家畫像,靠著一本英漢詞典和一幅古隨縣厲山地圖,跋山涉水,繞道臺灣,歷經千辛萬苦,尋到隨縣厲山,將炎帝神農畫像交給厲山人民政府。此畫像就是從大洋彼岸回歸的炎帝神農畫像。
古碑~
此古碑在很久以前,被村民們當搓衣板來用,碑后還能看見如搓板一樣的槽槽。
后被人發現,才保護流傳至今。
根據古碑上的內容,可以確定以及肯定隨州是炎帝的誕生地~
文化長廊下,是炎帝功績,炎帝故里的畫像,和領導們的題詞~
古井。這口古井的所在地是炎帝故里海拔最高的,古井里一直水源豐沛,寓意祥和~
幾回夢里到隨州,今日來游愿已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