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顆行星由美國開普勒太空望遠鏡發現,命名為開普勒—452b,距離地球1400光年。它的體積比地球大60%,“年齡”60億歲,甚至比太陽還大15億年。開普勒—452b圍繞一顆恒星旋轉,距離剛好處于“宜居帶”中,即表面溫度允許液態水存在。它的公轉周期為385天,接近地球的公轉周期。科學家們還發現,開普勒—452b圍繞的那顆恒星也與太陽相似。美國航天局說,這是迄今發現的與地球和太陽“最相近”的行星與恒星組合。
美國航天局當天在一份聲明中說,這是人類在尋找“另一地球”道路上里程碑式的發現。
科普
“老兵”開普勒帶來新發現
2009年3月6日,開普勒太空望遠鏡從美國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升空。
它以生活在16世紀至17世紀的德國著名天文學家約翰內斯·開普勒的名字命名,是世界首個專門用于探測太陽系外類地行星的航天器。它繞太陽飛行,運行軌道和地球軌道基本重合,一個周期約為372天。
開普勒望遠鏡主體大致呈圓筒狀,直徑2.7米,長4.7米。攜帶的光度計裝備有直徑為95厘米的透鏡,還裝備有95兆像素的CCD感光設備。它具有極其靈敏的觀測能力,在太空中可以發現地球上晚間一盞普通燈被關閉的光線變化。
它的設計任務期為3.5年。2012年4月,美國航天局宣布延長開普勒望遠鏡的任務期,所以它現在算超期服役。
2012年7月和2013年5月,開普勒望遠鏡兩度出現故障,美國航天局一度宣布放棄修理。不過,去年5月,地面人員重新控制了望遠鏡,這名“老兵”獲得新生,繼續作出給人類以驚喜的發現。
■鏈接
如何讓“外星人”來地球坐坐?
迄今發現的可能適宜生命存在的星球距離地球數十、數百乃至上千光年。以我們現在的科學技術水平,不可能前去探訪。不過,讓我們換一種思路。如果真有高等智慧外星生命存在,不妨請他們來地球坐坐。那么,怎樣才能讓地球在茫茫宇宙中被“相中”呢?
觀測反光
研究人員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利用鏡面反射原理,其他行星的“天文學家”可以借助地球洋面對光的反射,發現我們這顆藍色“水球”。
航天局艾姆斯研究中心研究員泰勒·魯賓遜說,研究人員重新分析月球火山觀測感應衛星5年前收集的數據,發現從月球表面觀測“月牙”狀態下的地球時,可以觀測到地球洋面反射的光線。研究人員把這種現象命名為“地球閃爍”。得益于洋面反射,處在“月牙”狀態下的地球亮度是平時的兩倍。如果其他星球的“天文學家”這一時期在太陽系外觀測,明顯的“地球閃爍”就是我們這顆星球存在生命的重要標志。
探測臭氧
魯賓遜說,臭氧也是生命存在的重要標志之一。由于臭氧在紫外線中容易被觀測,所以可以作為一種“生物指示器”。
“臭氧是生命存在的重要潛在指示,在觀測地球的紫外線時極易發現。所以,今后研制的望遠鏡可以(著重)觀測紫外線,這是最容易探測到這一生物指示氣體的地方。”他說。來自其他星球的“天文學家”探測到大氣層臭氧,就能找到我們這顆宜居行星。
新華社
我問Z上 發表于 2015-7-24 15:23
確定是堂兄而不是大表哥嗎?
歡迎光臨 隨州網 (http://www.www-77hhh.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