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到底是哪幫家伙在做手機?
首先我們先要從手機通訊的基礎全球移動通信系統(即GSM)了解起,因為有了GSM才會有作為載體的手機出現。GSM是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的縮寫,由歐洲電信標準組織ETSI制訂的一個數字移動通信標準。1991年歐洲開通了第一個GSM系統,移動運營者為該系統設計和注冊了滿足市場要求的商標,將GSM更名為“全球移動通信系統”(GSM)。雖然GSM作為一種起源于歐洲的第二代移動通信技術標準,但它的研發初衷就是讓全球共同使用一個移動電話網絡標準,讓用戶擁有一部手機就能走遍天下。GSM也是國內著名移動業務品牌—“全球通”這一名稱的本源。
當你發明了一項極其牛逼的技術時,你是選擇自己獨享還是選擇分享呢?我想大多數人是拒絕分享的,GSM的發明者亦如此,他們擁有全球移動通信系統的技術,理所當然他們自己先來做手機,愛立信,摩托羅拉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他們就是GSM技術的擁有者,他們自己做手機,他們自己設計手機,定義手機的功能,參與所有的環節,包括主要芯片,如基帶、射頻等核心通信器件都是自己設計生產,其他的如工業設計、結構設計、硬件、軟件、模具,供應鏈管理,生產加工,無線網絡測試等環節也都是在自己的體系中完成,這是一個龐大的垂直體系,為了推出一款手機,你必須擁有大部分的技術和生產供貨體系、銷售、售后體系。因此完成一款手機一般需要1年到2年的時間,并且需要巨大的人力物力。然而在當時作為幾個擁有無比牛逼技術者之一時,雖然消耗了巨大人力物力,但也是不亦樂乎,畢竟只有幾個人在吃這一塊大餅。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樣的人力物力消耗,以及需要參與全部環節所帶來的巨大負重和低效率,使得他們不再適應激烈的市場競爭。他們不得不進行調整,調整辦法是把核心的的業務保留,將其他業務外包給第三方,隨后終端部門組合第三方資源,完整手機的組裝,隨后推向市場,值得一說的是,之后的幾大手機品牌廠商Nokia、Samsung,Apple等都沒有自己的手機基帶芯片。
之后,運營商掌握了主動權,也開始做起了手機。手機用戶需要支付通信費用,運營商利用這個入口優勢逐漸有了越來越大的話語權。隨后運營商幾乎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志要求廠商生產手機,只有頂級品牌,才能不用理會運營商的定制需求,后來的蘋果就是其中之一,非常強勢,這是很罕見的。 那么具體到國內,當初是哪些人在做手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