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次數: 1421)
隨州網原創深度欄目《尋覓》
第121期:楚風社區| 文:小餃子
(, 下載次數: 1359)
現在提起老省改生活區
不少人都沒有印象
只有說到楚風社區才會恍然大悟
“噢原來是那里”
2003年從省改生活區變成了楚風社區
然而一直到大學外出求學以前
我一直住在這里
(, 下載次數: 1404)
(, 下載次數: 1357)
盡管已經更名為楚風社區十多年,當別人詢問我地址時,仍然習慣性說“省改生活區”。而里面的人習慣性稱它為“廠”,我們都是“廠里的娃子”。
作為一個年齡比我還大的小區,里面的房子大部分還是十多年前的樣子,剛進門的幾排房子都是三四層高的老樓,甚至還有不加修飾的紅磚房。
這里處處都有時間經過的記號,每一樣都仿佛十年前都已經見過。
一些老房的墻壁上已經長出斑駁的雜草,彰顯著歲月流逝的痕跡。
社區里有一座“小花園”,石椅石桌,曾經夏天時能看到石頭橫梁上掛滿了茂密的紫藤蘿,也是孩子們經常玩耍的地方。
對于不住在這里的人來說,最深的印象還是每天早上熱熱鬧鬧的早餐攤位,附近的人都會來這里過早。盡管現在已經壓縮到只有幾家早餐店了,記憶里還有當年一整排早餐攤的印象。
熱干面、炸醬面、砂鍋粉、油條豆漿……
一直都是小時候的味道
就連價格也沒有漲多少
(, 下載次數: 1412)
一瓶豆奶+一份火腿腸雞蛋炒面加起來只要9元,盡管沒那么精致,但是足夠喚醒饑腸轆轆的胃。
(, 下載次數: 1356)
(, 下載次數: 1392)
(, 下載次數: 1370)
曾經覺得它就像一座迷你的小鎮,廠里的孩子從幼兒園到小學乃至初中,都可以不出大門完成。
曾經這里是一所有小學和初中的學校,名字卻記不清了,廠里的孩子大多數讀完幼兒園后都會到這里來上學。后來和鐵樹學校合并,再后來變成了曾都區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
曾經的職工醫院變成了琴房,但是招牌還在,小時候經常生病的我在這里吃了不少苦頭。
小時候經常表演節目的小小禮堂變成了青少年籃球俱樂部,家里還有不少幼兒園和小學時在禮堂表演節目的照片。
(, 下載次數: 1370)
籃球場還在,從普通的石頭地板更新成了橡膠的多功能運動場。沒有人打球的時候就是廠里老人們的廣場舞場地。
這是一座很老的小區,老到除了這里幾乎看不到年輕人的身影,到處都是老人,他們有的是幾十年前從武漢來的,作為省改裝廠的員工,講了一輩子的武漢話,在這里過了一輩子。
在老省改生活區里,幾乎隨處可見這種樸素的壓水井,居民們也習慣用它來取水。
站在小區門口一眼就能看到最里面的青少年活動中心,但是真的走起來又會覺得小區很大。
整個小區像里面住的人一樣,一年年的在老去,年輕人有的搬了出去,有的住了進來,那些老房子一直在那里,不來也不去。
幸好不知道什么時候種下的櫻花樹已經趁著早春的暖意開了花,終于給這個被時間刻下痕跡的小區添加了一絲新意。
可能對于別人來說
這只是一處老的不能再老的小區
但是對于我
對于在這里生活過的人們來說
這里承載了我們童年的記憶
一草一木,一磚一瓦
都能說出它的故事
(, 下載次數: 1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