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對于他自己,覺得只是在工作崗位上“做了自己應該做的事”。
他,就是隨州市曾都區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院院長屈真江。
不忘初心
勤學苦練勇當“業務能手”
從勞動就業崗轉行進入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崗,他完全是“業務小白”。面對全新的工作壓力,他沒有退縮和放棄,不間斷刻地苦鉆研,造就過硬本領。一是勤學經驗。為盡快適應新的工作要求,他為自己制定了一整套學習計劃。白天,他跟著老師傅學接人接物、開庭辦案等;晚上,他總結思考問題,鉆研文書寫作。二是苦讀法律。為提升自己專業素質,他不僅要學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做到亂熟于心,還要廣泛涉獵《行政訴訟法》《行政復議法》等法律法規,搜集整理典型仲裁案例簡報10多本,撰寫學習筆記一大堆,摘抄法律知識要點達20萬字。三是提升文憑。為了提高文化素質,他通過五年的艱苦自學先后取得秘書學專業大專學歷、經濟管理專業本科文憑,并通過考試取得了人力資源管理高級經濟師職稱。四是善于提煉。他十分注重總結歸納調解仲裁工作經驗,積極撰寫調研文章和新聞信息,累計發表文章150余篇。《中國勞動保障報》刊登由他主筆的《湖北曾都 五化同步成效明顯》,隨后,曾都區勞動人事爭議調解工作經驗得到廣泛認可和大力推廣。通過不斷學習和積累,他迅速成長為調解仲裁工作的行家里手,由他經手的勞動人事爭議案件基本做到了業務受理“無推諉”、服務指導“無距離”、糾紛案件“無積壓”、仲裁爭議“無差錯”。如今的他,是辦案律師眼中公認的“權威”,是同事們眼中的“業務通”。
止爭定紛
創新機制勇當“調解巧手”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繁榮發展,勞動關系日趨復雜化、多樣化,因勞動爭議引發的仲裁案件逐年攀升。如何實現案件快接快審,又成為擺在他面前的一道難題。調解仲裁工作一頭連著企業健康發展,一頭連著就業民生,兩頭都是沉甸甸的分量,絲毫容不得懈怠。他不斷探索,創新“建、調、開”“三字”調解仲裁經驗。“建”即:建立健全調解組織,實現關口前移。積極推行勞動爭議“基層預防·一線調解”工作法,工作前置抓預防,關口前移抓調解,把勞動爭議預防、調解工作網絡延伸到鄉鎮和企業,促進企業建立和諧勞動關系。先后協同設立39個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中心,近百個企業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協助配備專兼職調解員200余名。初步形成了區、鎮、社區、企業四級勞動人事爭議調解網絡。開拓網上智慧化、數字化調解模式。他所指導的運行機制表現突出的曾都區南郊街道勞動爭議調解中心被人社部命名為“全國鄉鎮(街道)勞動爭議調解綜合示范單位”;“調”即:堅持以人為本原則,做到調解優先。在實際辦案中,他始終堅持“以人為本”“重調慎裁”的原則,以柔性調解為主,實施案前、案中、案后全程調解,創新“未立案先調解、邊立案邊調解、審中審后再調解”三調機制,努力實現案結事了。通過調解先行的做法既快速化解了糾紛,節約了當事人雙方的時間和費用,又緩解了仲裁辦案壓力,使辦案人員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提高辦案質量上去,從而使勞動仲裁資源得到充分合理的配置和高效運行;“開”即:開通仲裁綠色通道,做到事心雙解。對符合相關要求的案件實行特事特辦、急事急辦;上班時間集中精力調解、開庭,休息時間加班熟悉案情和起草法律文書。該工作方法實施以來,仲裁院辦案效率和群眾滿意度不斷提高。多年來,通過調解得到妥善解決的800余起,調解成功率達到80%,法定時效內結案率達100%,累計為當事人挽回經濟損失數百萬元,為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及社會和諧穩定作出了積極的貢獻。他也因帶著群眾感情耐心細致做調解工作,被當事人親切地稱為“好兄弟”“老大哥”。
公正辦案
能戰能勝勇當“仲裁妙手”
面對企業改制等引發的復雜勞動關系糾紛,他獨辟蹊徑,依法化解難題。一是創設流動仲裁庭零距離辦案。他本著高效為人民服務原則,創建“流動仲裁庭”,實現庭審下移。對企業和勞動者普遍反映的勞動爭議維權時間長、成本高、精力投入過大矛盾,他在有條件的企業設立臨時仲裁庭,實行“巡診裁案”,最大限度地維護權益。只需要兩張桌子、幾把椅子、一個“流動仲裁庭”橫幅等,就能現場快辦快審。既避免了當事人來回奔波影響企業生產,又實現了勞動爭議案件快立、快審、快結,提高了辦案效率,優化了營商環境。二是創新引訪入裁化解糾紛破解難題機制。針對勞動爭議群體訴求,他顧全大局,主動擔當,主動作為,及時介入,創建“引訪入裁,以裁化訪”新機制,最有效地促使社會影響大、涉及面廣的群體性事件優先被納入仲裁法律渠道并得到及時化解。某公司職工因企業破產前“未兌現的50%的套改工資”問題,訴求中涉及到職工個人工資標準的每個月只有幾十元。數額雖少,但涉及群眾利益的事不小。他以高度政治責任感意識到,涉及職工人數多,涉及企業改制敏感度高,全區類似改制企業職工關注度非常高,必須妥善處理好。因此,他主動接待了職工代表,迅速組成調解工作專班,走訪了當時該企業的負責人、勞資處長等,并查閱了大量的檔案資料,同時征詢了市人社局、省人社廳的有關處理意見,迅速解決了職工代表訴求。三是創新嚴格依法快審辦案機制。在擔任仲裁院長的20多年間,他主審辦結3千多起案件,最多一年辦案450起。他每年都是全市辦案數量最多的仲裁員,每年撰寫裁決書超過100萬字。在他帶領一班人的不斷探索和不懈努力下,仲裁案件立案數量、結案率和人平辦案數量在全省都處于領先地位。他白天處理案件,晚上撰寫裁決書,周末處理行政工作,盡可能縮短當事人的維權時間,被人稱為“仲裁快槍手”。同時,共有2000多起案件在他的指導審核下辦結,無一起存在判決不公、程序違法等問題。他經常說“工作雖苦,但樂在其中。只要心中有愛,激情和干勁就不會消減”。
牢記使命
廉潔辦案勇當“最美旗手”
在調解仲裁工作中,他堅持廉潔自律,不收受企業、群眾一飯一水;裁決時依法裁決,不徇私情,不謀私利,不收一分一毫。上任伊始,他就暗暗給自己立下了“五不”規矩,即:不辦關系案,不辦人情案,不辦糊涂案,當事人請客一律不到,送禮一律不要。去年,一當事人勝訴,多次邀請他去吃飯,都被他婉言謝絕。今年,一職工為打贏仲裁官司,拿出紅包硬塞,他堅決予以退回。多年來,他拒絕吃請百余次,拒收禮品禮金數萬元。他以公平公正、清正廉潔辦案的作風贏來了爭議雙方的交口稱贊。“公正廉潔是黨和人民的期許和厚望,追求正義,沒有休止符。”他始終堅守職責使命,以法律為準繩,做廉潔正義的“護衛者”。
勞動爭議仲裁是勞動者依法、理性維權的重要渠道,也是展示政府公信力的重要窗口。人社局領導換了一屆又一屆,共事的仲裁院同事走了一茬又一茬,從1988年開始工作的他,始終堅守在最基層,長期奮斗在仲裁工作最前沿。“不怕苦、敢吃苦”的精神在他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曾都最美的“仲裁旗手”始終由他堅強地扛著。墻上的榮譽“全省勞動保障系統三優文明窗口”“全省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仲裁工作先進單位”等掛滿了。他先后多次榮獲“全區勞動保障先進工作者”“曾都區優秀共產黨員”“隨州市勞動模范”“湖北省優秀勞動爭議仲裁員”“湖北省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仲裁工作先進個人”“全省百佳人民調解員”等榮譽稱號。(向敏)
來源:今日頭條
歡迎光臨 隨州網 (http://www.www-77hhh.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