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甲型流感病毒來勢洶洶。甲流真的那么可怕嗎?身邊有人感冒了,是不是甲流?甲流如何防治?3月13日,市中心醫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周天彤提醒市民,甲流屬于呼吸道傳染病,疫苗接種、勤通風、戴口罩、做好手衛生等都是預防的有效手段。
周天彤介紹,流感病毒分為甲、乙、丙、丁4型,甲流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傳染性強,每年會呈季節性流行。流感主要通過空氣飛沫傳播,也可以通過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間接接觸傳播,在人群密集且密閉或通風不良的房間內,也可通過氣溶膠的形式傳播。
感染甲流與感染普通感冒、新冠病毒有什么區別?周天彤介紹,與普通感冒相比,感染甲流癥狀常常更嚴重,易出現高熱,多伴有肌肉酸痛、乏力、食欲減退等全身癥狀。流感病毒和新型冠狀病毒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病毒,感染后的癥狀卻也不乏相似之處,新冠病毒的傳染性更強。醫生一般通過病原學檢測鑒別甲流、新冠病毒感染及普通感冒。
“目前,我們科室每天近百例的門診量,但流感病例較往年并無明顯增長,呈持平態勢,市民不必恐慌。” 周天彤提醒,要積極接種流感疫苗,降低罹患流感的概率;盡量減少去人員密集的場所,盡可能避免與有呼吸道疾病癥狀的人密切接觸;規范佩戴口罩,做好手衛生。“推薦每年九、十月份,也就是流感高峰來臨前打疫苗,如果正處于流感流行期,及時打疫苗也能起到預防效果。”周天彤說。
周天彤提醒,如出現流感樣癥狀,建議多休息,保持房間通風;多飲水,飲食應當易于消化和富有營養;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抗病毒藥物,使用抗生素和激素對流感病毒無效。“如果出現持續高熱,伴有劇烈咳嗽、呼吸困難、嚴重嘔吐與腹瀉等癥狀,應盡快就醫,避免出現重癥。”周天彤說。
冬春季是呼吸道疾病的高發季節,特別是流行性感冒。流感病毒分為甲、乙、丙、丁4大家族,其中以甲型流感較為常見。很多人在得甲流后沒有重視,以為只是普通感冒,結果幾天后癥狀卻越來越嚴重。那么面對來勢洶洶的甲型流感,我們該怎樣做好預防治療措施呢?
01甲流的傳播途徑
主要以打噴嚏和咳嗽等飛沫經呼吸道傳播為主,經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間接接觸可感染。患者自發病后5天內均可從鼻涕、口涎、痰液等分泌物排出病毒,傳染期約1周,病初2~3天傳染性最強。接觸被病毒污染的物品等途徑也可感染,在人群密集且封閉、通風不良的場所,流感也可能以氣溶膠形式傳播。
02哪些人容易被感染
人群普遍易感。下列人群尤其要注意:年齡<5歲的兒童(年齡<2歲更易發生嚴重并發癥);年齡≥65歲的老人;基礎疾病多的老年人、肥胖者(BMI>30);妊娠及圍產期婦女。
03甲流的臨床表現
主要臨床表現以高熱、乏力、頭痛、咳嗽、全身肌肉酸痛等全身中毒癥狀為主,而呼吸道癥狀較輕。流感重癥病例可出現病毒性肺炎、繼發細菌性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休克、彌漫性血管內凝血、心血管和神經系統等肺外表現及多種并發癥,甚至死亡。兒童、老年人、患有慢性病或體質虛弱者更容易出現嚴重并發癥。
04怎樣治療甲流
若癥狀較輕,可以多休息、 多喝水、注意營養。如果發燒,可以做退熱處理,例如溫水擦浴、退熱貼等,一般可在 1-2周后康復。病情發展迅速,癥狀較嚴重的患者,需遵醫囑使用藥物,發病初期1-2天是最佳的治療時間。治療和預防流感的抗病毒藥物首選磷酸奧司他韋;發熱、疼痛選用對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
05哪些情況需要就醫
兒童患者:呼吸困難或呼吸急促、口唇發紺、胸痛、嚴重的肌肉疼痛(孩子拒絕走路)、脫水,8小時無排尿、癲癇發作、40°以上發熱;在12周以下的兒童中,任何發燒;退燒或咳嗽,但隨后又復發或惡化;慢性疾病惡化。
成人患者:呼吸困難或呼吸急促;胸部或腹部持續疼痛或壓力;持續的頭暈,疲勞,無法喚醒;癲癇發作;脫水;嚴重肌肉疼痛;退燒或咳嗽,但隨后又復發或惡化、慢性疾病惡化。
06甲流的預防措施
(1)打疫苗:接種流感疫苗是預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理想情況下,疫苗要在甲流流行期開始之前,一般是10月份進行接種,能發揮較好的保護作用;當然在流行期間也可以接種。推薦慢性疾病患者、老年人、6月齡以上的嬰幼兒和兒童、孕婦和醫務人員等重點人群每年接種流感疫苗。此外,是否新冠“陽康”并不影響接種流感疫苗。只要沒有接種禁忌(如正在發熱、正處于急性疾病發作期等),都可以及時向當地社區衛生(健康)服務中心接種門診咨詢接種。
(2)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是預防流感、新冠等呼吸道傳染病的重要方式,主要有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風、多鍛煉、少扎堆、注意咳嗽禮儀。
(3)增強免疫力
①吃得均衡:飲食均衡是養護免疫力的有效方法。不知道怎么吃的朋友可以參考《提高免疫力一日食譜》進行選擇、調整。
早餐:牛奶、雞蛋、1片全麥面包;午餐:雜豆飯、瘦豬肉、深綠色蔬菜;加餐(下午4點左右):5顆草莓,或者差不多量的蘋果、橙子等水果;晚餐:米飯、豆腐、深海魚、深綠色蔬菜。
適當補充含有黃酮類的飲食:廣泛存在于天然植物中的黃酮類化合物,可以提高機體免疫機能,增強抵御病毒感染的能力。所以,富含黃酮類物質的食物,大家也可適當多吃。像蔬菜中的洋蔥、歐芹、紫甘藍,水果中的蘋果、啤梨、葡萄、漿果(藍莓、櫻桃等)、柑橘(橙子、橘子等),豆類及豆制品,茶葉,這些都是不錯的選擇。
②睡得充足:機體免疫因子多在睡覺時形成,充足且良好的睡眠對于提高免疫力也十分重要。一般建議晚上10-11點入睡,每天睡覺時間盡量相差30分鐘以內;夜間睡眠保持在7-9小時之間,每天睡眠時長相差少于1小時。
③動得適當:適度運動可提高體內抗體水平,對于免疫功能有一定改善作用。通常來說,一周至少鍛煉5次、每次至少30分鐘,像游泳、打羽毛球、打乒乓球、太極拳這些方式都很不錯。
來源:隨州市中心醫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