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民以食為天。然而臨床上很多患者由于治療需要或消化道功能障礙,無法正常攝入營養,需要腸外營養治療,那什么是腸外營養?隨州市中心醫院藥學部腸外腸內營養專業臨床藥師為您解答。
問題一:哪些人需要輸腸外營養液呢?
腸外營養是通過靜脈輸液的方式將營養物質輸注到患者血液內,滿足機體的營養需求。
總的來說,凡需要營養支持治療,當患者胃腸道功能喪失(或暫時喪失),不能將營養物質通過胃腸道輸入、由患者自行吸收到體內時,就需要腸外營養治療。
具體適應證:
①無法進食或通過消化道吸收營養物質:如廣泛小腸切除、小腸疾病、放射性腸炎、嚴重腹瀉、頑固性嘔吐等;
②接受大劑量放、化療的營養不良患者;
③進行骨髓移植患者;
④無法進行或不能耐受腸內營養的重癥胰腺炎患者;
⑤消化道功能障礙的嚴重營養不良患者;
⑥營養不良的獲得性免疫缺陷性疾病患者或存在并發癥(如頑固性腹瀉、并發其他感染、接受化療等)的獲得性免疫缺陷性疾病患者;
⑦嚴重分解代謝狀態下患者(如顱腦外傷、嚴重創傷、嚴重燒傷等),在5~7d內無法利用其胃腸道的。
營養治療“五階梯”
(當下一階梯不能滿足60%目標能量需求3~5天時,應該選擇上一階梯。)
對營養不良的治療來說,第一階梯(飲食+營養教育)是理想,第四階梯(PEN+PPN)是現實,第五階梯(TPN)是無奈,我們要追求理想,面對現實,也應該接受無奈。
問題二:從營養制劑到腸外營養液要經歷哪些呢?
完整的腸外營養液包括水、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電解質、多種微量元素和維生素,其組分復雜、個體化程度高,在臨床應用中不僅需要準確計算出機體所需要的各種營養成分及其比例,而且需要判斷腸外營養液的穩定性和相容性。
1、臨床醫生、護士或營養師進行營養風險篩查與評估;
2、醫生開具醫囑:根據患者的年齡、體重、疾病狀態制定個體化配方;
3、藥師審核:審查處方組分完整性、穩定性性、成分配比合理性;
4、混合調配:腸外營養液由靜脈用藥調配中心集中調配與供應;
5、臨床使用: 配置好的腸外營養液24小時內輸注完成,避免陽光直射。
問題三:腸外營養液輸注過程中注意事項?
1.大豆蛋白或雞蛋過敏者禁用。
2.選擇合適的輸注途徑:外周靜脈輸注(短期<2周、滲透壓<900mOsm/L)或中心靜脈輸注(長期>2周、滲透壓>900mOsm/L
3.不能與其他藥物合用,如需在輸注間隙使用其他藥物,需要在使用前后充分沖管。
4.如需在腸外營養液中加入胰島素,只能添加胰島素注射液,禁止加入“預混胰島素與長效胰島素”,輸注加入胰島素的腸外營養液時,應每1-2小時輕輕晃動營養袋混勻以預防低血糖。
“藥效好,基于營養好。
營養不是輔助支持,而是一線治療!”
咨詢電話:0722-3252365
地址:隨州市中心醫院文帝院區住院部2樓靜配中心
來源:隨州市中心醫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