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州網

 找回密碼
 注冊會員
【必看】隨州網APP新手指南!商家信息發布指南2019,隨州網最新招聘信息
隨州生活百事通隨州網標簽出爐,快來看看你是什么標簽?《版主手冊》申請版主的快來喲
查看: 8189|回復: 6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隨州千年第一父母官——李充嗣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于 2015-11-6 15:06 |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在隨州浩瀚的歷史長河中,經過的官員很多,但真正能被后人記住名字的人的卻很少,而在明代中期,有一位隨州的“父母官”卻備受百姓愛戴,他是深入到隨州人民心中的一個好官。在他離開隨州八年之后,隨州人仍念念不忘,立碑紀念;500多年后的今天,我們仍可從“夜光池”、“白云書院”、“歲豐橋”等隨州城的一個個歷史遺跡中,感受到他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功績……他,就是明代隨州知州李充嗣。在明代,他的牌位被隨州人供奉在名宦祠、鄉賢祠、學堂里。

                                                                 


      這位500多年前的隨州知州,究竟做了什么事情讓隨州人民如此愛戴?

      據清同治版《隨州志》記載,李充嗣生于1465年,四川內江人。祖父李蕃是明代永樂年間的舉人,官至官兵科給事中(相當于國防部的重要官員)。其父在湖南澧州華陽府任教授,全家定居澧州。1487年,22歲的李充嗣考中進士,被錄為翰林院庶吉士,負責為皇帝起草詔書,講解經籍。明弘治初年,任戶部主事,后又到刑部任職。因過失而受牽連,被降到岳州任通判,分管糧運及農田水利等事務。弘治九年(1496年)調任隨州知州。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沙發
 樓主| 發表于 2015-11-6 15:16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隨天隨地 于 2015-11-6 15:44 編輯

知民疾苦 善政興城

       此時的李充嗣正當年青,英姿勃發。他沒有像通常被貶謫的官員一樣,整日憤憤不平,飲酒作樂,怨天尤人,他滿腔抱負,立志治世,準備在隨州大干一場。這個31歲的年輕知州沒有讓隨州百姓失望,他果然打造出了一個全新的盛世隨州。

      李充嗣到隨州后,很快摸清了隨州的的現狀。每當洪水來臨時,隨州城內河水倒灌,城內外百姓飽受水患之苦。他利用自己的水利知識,帶領老百姓環城筑堤,以御水患。

     當時,城西護城河上有一石橋名為歲豐橋,因設計不合理,加劇了洪水的泛濫。李充嗣下令拆除了石橋。為了保留這個寓意為年年豐收的橋,他在原橋南百步之外重建了歲豐橋。為了讓橋基穩固,用鐵鏈系住兩端橋墩。鐵鏈在清澈的水底波光粼粼,像蠕動的蜈蚣,民間就有了“歲豐橋下鐵蜈蚣”的美妙傳說。

     比李充嗣中進士還早兩年的隨州人宗彝,曾為此橋寫了一篇《李公橋記》,記下了李充嗣任隨州知州第二年重修“歲豐橋”的事跡,和隨州父老請求將橋名改為“李公橋”的故事。

     坐落在城西護城河上的歲豐橋,如今偏居一隅,毫不起眼,但在明代,卻是關乎民生的交通要道。“歲豐橋”名稱的來歷,宗彝也無從考證,只說是“父老相傳曰歲豐橋”。因常遭山洪沖擊,當時橋已毀壞,“每水落溪干,斷石滾滾”,只剩橋址,交通不便。李充嗣“日矜民悴,巡阡陌,每過此回顧,心一惻然”,于是捐出自己的官俸,派人“結廬溪左,督工石,工師黔庶,日爭效力,僅二月而橋告成……東西橫跨溪兩崖,通襄汴荊蟷諸郡之官道。”自此,往來者風雨無阻,“父老歡呼道上”。于是,隨州父老請宗彝作記,并請求將“歲豐橋”改名為“李公橋”,“李公舉進士有聲,郎秋官判岳陽有聲,及守隨益著賢聲……隨之人借賢名以榮橋,借橋名以懷仁。”

   李充嗣還發現隨州百姓常年飽受抗干旱和洪患的主要原因是因為隨州幾乎沒有防洪蓄水能力。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李充嗣帶領百姓大興水利。他還動員百姓各家自己修池挖塘。在他的治理下,隨州抗災能力大大增強,大量荒蕪的土地重新得到了開發和利用。百姓安居樂業生活富足,隨州人口年增加7000多人。

   在他的治下,隨州呈現“夏秋之際,禾黍盈野”的景象。糧食豐收,他又建“義倉于四鄉,貯谷萬斛,饑散豐斂,民賴以濟。”豐年儲糧,饑年開倉放糧,百姓有了最重要的生活保障。以往秋糧外運,上交皇糧,都是由官吏雇百姓的船運糧,一些污吏巧取豪奪,加重了百姓的負擔,李充嗣則“造舟三十六艘,分給土人之善濟者,無事聽其駕以取利,轉漕令其候以裝載,民兩便之。”此一舉多得:一保證了上交皇糧任務的完成;二使百姓在“轉漕”運糧之余,還能正大光明地以公船干點私活兒,既促進了流通,又謀取了正當的收入;三是堵死了貪官污吏以“轉漕”牟利的渠道,凈化了官場風氣。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板凳
 樓主| 發表于 2015-11-6 15:18 | 只看該作者



===歲豐橋(又名李公橋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
 樓主| 發表于 2015-11-6 15:26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隨天隨地 于 2015-11-6 15:43 編輯

保境安民 政通人和

    李充嗣在隨州的“善政”,有其系統的治理策略,先是除民之苦,解民之憂,在民生與治安上給老百姓以充分的保障,接著從“物質文明”延伸到“精神文明”,在城市建設和文化教育上大下功夫,日積月累,潛移默化,澤被后世,以致于隨州老百姓在他離開了隨州若干年之后,仍對他感恩戴德。

   當時的治安形勢很嚴峻,多“寇盜出沒”。李充嗣派人丈量村莊之間的距離,每隔五里,即“擇高曠處,設窩鋪,編民夫,夜守有驚,則鳴鉦相聞,協力以御之。”“荊襄盜起”,李充嗣又招募青壯,親自監督操練,建立了一千三百人的地方武裝,寇盜來襲,李充嗣建立的這支隊伍英勇迎戰,俘獲寇盜頭目,其他寇盜則四散而逃,并相互告誡說:“李老子不可犯也。”


    始修于明成化年間隨州人顏木主修的《隨州志》也記載了李充嗣的事跡,“至則知民疾苦,環城為堤,以御水患,又以水無蓄泄,筑堤塘,興水利,于是污萊辟,戶口盈,逾年增至七千三百余戶”。當時的隨州,水患嚴重,“蟷水泛溢,沖沒南市,歲為患”,李充嗣組織老百姓修堤護城,城內百姓得以安居樂業;挖塘利田,開墾荒地,一年的時間,人口即“增至七千三百余戶”

   從與李充嗣同時代的隨州人顏木、宗彝等人的描述中,可以想象到在李充嗣的治理下,隨州日漸繁榮的景象:在隨州城“設四門,門建旗亭,而時啟閉之”,“又立白云、漢東之二樓,尹公、瑞蓮、洗心、溫泉之四亭,凡所以為敬神之典,惠民之政,游觀之所,一一而具舉焉。”他還在交通要道上興建了十六個驛站,并“夾道植林木七百余里,入其途者舉欣欣然有喜色矣。”


   他在隨州任知州的幾年,隨州經濟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可謂政通人和百廢俱興。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
 樓主| 發表于 2015-11-6 15:28 | 只看該作者

===夜光池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
 樓主| 發表于 2015-11-6 15:42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隨天隨地 于 2015-11-6 16:08 編輯

傳承文化 教化鄉民

   經濟發展了,他又開始關注隨州的城市建設,他在抓城市建設時讓隨州歷史文化與隨州城市建設兼容。

   李充嗣極重視教育與文化的傳承,創建白云書院、鄉賢名宦祠、尊經閣,并在鄉下“各建小學,皆為擇師以教”,生長于應山縣馬坪的顏木身受其益,所以由衷地說道:“今小大有成,至有一二舉于鄉者,固公之遺教也。”

  李充嗣集隨州人文景觀于一處,重建尹公亭,以紀念宋代生活在隨州的著名文人歐陽修的朋友尹洙,并將北宋著名文學家曾鞏撰寫的《尹公亭記》、梅堯臣撰寫的《使者自隨州來知尹師魯寓止僧舍語其處物景甚》一詩刻碑立于“尹公亭”。重修了城南最具歷史韻味的漢東樓。

  他還根據《淮南子》所載隨侯救蛇獲夜明珠的故事,在城西一角募地10畝,挖掘水池,又與溪泉相通,立碑定名為“夜光池”。與“隨侯之珠”的傳說遙相呼應,形成了繼往開來的新景觀。

   挖起的土堆被后人稱為“飛來土”,他在土堆上復建白云樓,以紀念在白云樓上作出《白云樓賦》的北宋詩人邢居實。詩曰:“來時城南陌,始見梅花白。回首漢江頭,黃梅已堪摘。杖策登高城,極目迥千里。落日下青山,但見白云起。”到明代,樓早已毀壞。在白云樓下修建白云書院,閑暇時,他會在書院親自為學生授課。他在書院騰出一排房子作為歐陽文忠公祠,以紀念北宋時期在隨州長大的政治家、文學家歐陽修。

    李充嗣此舉,將城市建設與文化傳承融為一體,相得益彰。重建白云樓,延續、光大了隨州城的歷史意蘊,又傳承了文化傳統,有形和無形之間,給隨州人以莫大的激勵。  而李充嗣當時的心境,常常是報國之心與憂民之情溢于言表。他在《游洪山》一詩中寫道:“一雨清涼萬物新,省耕隨地踏芳春。明時愧我叨民牧,尚有饑寒灑淚人。”即使是游山賞水,也不能忘懷于自己作為地方長官的職責,為屬地還有“饑寒灑淚人”而感到深深的愧疚。在其《夏日登白云樓》詩中,也是時時不忘使命:“浪跡湖湘幾度秋,百年忠孝是身謀。”

   可以說,隨州現存的大部分文化遺跡,早在500多年前李充嗣就給予了充分的重視,并進行了大規模的修復行動。李充嗣不是土生土長的隨州人,但他對隨州文化的了解甚至要比許多隨州人了解的更加透徹。這并不是意味著他有著深厚的文化底子,更重要的是,他對隨州是用了心的。

   他不但為后人疏通了隨州的文化脈絡,也打開了隨州的旅游框架。他的腳步走遍了隨州的每一個地方,也留下了《栲栳寺》、《游洪山》、《夏日登白云樓》等精彩詩句。

   在隨北,他到過吳山的雞鳴山、 栲栳寺,在隨南,他到過大洪山,在大洪山他發現溫泉,并在此建造一亭, 親題匾額“溫泉”,這也為500年后大洪山溫泉旅游開發指引了方向。毫無疑問,李充嗣是大洪山旅游開發的鼻祖。

   他在抓隨州城市建設的過程中很好地傳承了隨州的歷史文化。500多年前的李知州就知道,一個地方有文化魅力,才會有生命力,文化是一個地方的靈魂,沒有文化的城市,就算建設的再好,也只是一堆沒有靈魂的建筑。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
 樓主| 發表于 2015-11-6 15:59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隨天隨地 于 2015-11-6 16:15 編輯

為民好官 千古流芳

    在隨州勤政愛民、“善政”頗多的李充嗣,后來幾經升遷,并以文臣而赴疆場,立下了安邦定國的大功。
    據《明史·列傳第八十九》載,李充嗣離開隨州之后,“擢陜西僉事,歷云南按察使。正德九年,舉治行卓異,累遷右副都御史,巡撫河南。”巡撫河南、應天,皆有聲譽,進工部尚書,修治蘇松水利,加太子少保。嘉靖二年(1523)十一月改南京兵部尚書,參贊機務,后累疏乞歸,薦舉王守仁代行己職。嘉靖七年(1528)正月二十一日致仕,帝賜乘傳(即賜車馬和批準官費使用沿途驛站)將其送歸澧州。九月二十三日卒,年六十七,葬于澧州城西羅湖擋觀音巖(今為臨澧官亭水庫淹沒),詔贈太子太保,謚康和,入祀澧州鄉賢祠。

     正德九年,李充嗣任右副都御史巡 撫河南期間 , 正逢河南大旱 ,災民齊聚開封 ,李充嗣開煮大鍋 ,熬粥以救難民,廣獲民眾擁戴 。在江西南昌 、九江 , 安徽安慶 ,江蘇吳淞江一帶 , 李充嗣討逆賊 ,治水疏竣 。 在疏通吳淞江水道時 ,李充嗣巧用李冰治理都江堰之法 ,用巨篾百 曳,木齒隨湖進退,擊汰泥沙 ,然后再用小艇百余尾 ,配上鐵帚用以竣 , 故道導穿新渠,將道疏通。他還在岳州去倉十多里的路旁廣植柳樹,多年以后,柳樹成蔭,當地人民為紀念李充嗣,取名“李公堤”。

   因種種“善政”,李充嗣在隨州人的心目中,更是占有崇高的位置,《隨州志·名宦》中載,李充嗣離開隨州之后,“民德之,生纎其主于尹公祠。”這是一種特殊的紀念,在李充嗣離開隨州尚健在的時候,隨州百姓即將其姓名書寫于木牌,供奉于尹公祠,說明隨州老百姓對他的感恩戴德,已經無從言表,在老百姓的心中,李充嗣已近乎于“神”了。

    李充嗣所建白云樓、白云書院、夜光池舊址,在今神農公園內,從新建的房舍亭臺池塘中,依稀可以想象李充嗣知隨州時的風采。
    然而李充嗣對隨州的貢獻,不僅有白云樓、白云書院、夜光池、李公橋、洪山溫泉等等這些有形的建設,而更多的是精神的傳承與感召。
    明代人沈鐘在《隨州名宦鄉賢祠記》中,說李充嗣在“百度具舉”之時,創建名宦鄉賢祠的良苦用心,“為后來生于斯仕于斯者,勸其用心遠矣哉。”
    生長于隨州馬坪的顏木,是在李充嗣精神的感召下,成長為“鄉賢名宦”的一個典型。(見《淮漢先生——”楚杰“顏木》一貼http://www.www-77hhh.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92525&extra=page%3D1%26filter%3Dtypeid%26typeid%3D1422) 據清同治《隨州志·耆舊》、許宗魯《鳳陽府亳州知州顏公木墓碑》、清光緒《亳州志·名宦》等載,顏木于明正德十二年(公元1517年)中進士,后“知亳州,修建學校,禁遏豪強……尤長於文學……崇祀名宦。”他曾不懼觸怒“龍顏”,上奏勸阻明武宗朱厚照南巡,遭到杖責。被人“中傷”免官而歸,居馬坪二十余年,而“益淬礪自信”,更加注意保持自己崇高的氣節,他慷慨激昂地說:“別人能阻止我的仕途,而不能擾亂我的步伐;能罷免我的官爵,而不能毀壞我的學問。我將樹風立言,示范后世,屹然為淮河漢水之間的表率。”顏木曾為李充嗣寫了一篇《前太守李公去思碑記》以表懷念,在當時,這篇文章成為許多隨州人每天誦讀的教材。

   李充嗣從隨州調離后,隨州百姓非常懷念他,在他活著的時候就為他立了牌位,把他當神一樣供奉。百姓誰不認好官?隨州老百姓之所以對李充嗣念念不忘,原因就在于他處處以老百姓利益為重,他的心里裝的是百姓。一個有權有錢不為老百姓辦事的人是不可能流芳百世的,而一個為群眾辦實事的人,不管多久都會被人銘記。

   李充嗣就是一個好官,他不僅是一個好政客,更是一個經濟、文化、管理通曉的學者。他關心百姓疾苦,維護百姓利益,精于發展富民之道,為老百姓興利除弊,普世濟民。他擔任隨州知州是隨州人民的一大幸事。無論是古代還是今天,我們的社會都需要這樣的官員。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QQ|合作伙伴|手機版|小黑屋|廣告報價|聯系我們|本站簡介|無圖瀏覽|隨州網 ( 鄂ICP備11019817號-1 )

GMT+8, 2025-8-1 09:5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9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
国产精品福利电影| 国产精品自在线拍国产手机版| 久久久精品中文字幕麻豆发布 | 国产成人精品999在线观看|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久久成人国产精品二三区| 久久一区二区精品综合|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乱码影院| 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2021 | 精品日韩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动漫| 久久se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2021 | 久久久久成人精品免费播放动漫| 久久精品无码专区免费东京热| 国产精品免费精品自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无码2021在线观看|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 国产免费阿v精品视频网址|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片区在线观看| 精品调教CHINESEGAY| 亚洲精品无码mⅴ在线观看 |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亚洲|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无码麻豆|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影院 | 中文天堂最新版在线精品| 亚洲精品又粗又大又爽A片| 色婷婷精品免费视频| 成人区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不卡视频| 老司机99精品99| ...91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人妻精品内射一二三AV| 国产精品综合在线| 亚洲精品国产高清嫩草影院 | 中日欧洲精品视频在线| 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蜜桃| 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浪潮在线| 成人免费无码精品国产电影| 国产亚洲精品激情都市| 精品人妻中文av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久久中文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