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這里是炎帝神農故里,又是古隨(曾)國核心區域,文明積淀深厚,文物資源豐富,在全國歷史文化名城中享有“文物之邦”、“青銅王國”和“中國編鐘之鄉”美譽。悠久的文明歷史,豐厚的文物資源,潛藏著巨大的文化文物旅游經濟價值。如何利用文化文物旅游助推“神韻隨州”建設,值得我們探討。 隨州文化文物旅游資源的現狀分析 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統計數據表明,隨州地區已發現的不可移動文物有1966處,包括古遺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石刻、近現代史跡等,品類齊全,內涵豐富。館藏文物達11000余件,以青銅器為主,鑄造精美,銘文豐富,在全國享有盛譽。 如此眾多的文物古跡,是祖先饋贈給我們的無價之寶,保護并開發利用好這些文物資源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總體看來,隨州的文物資源保存相對較好,它們的旅游開發價值可分為以下五類:第一類是館藏文物;第二類是高級貴族墓群;第三類是古城遺址;第四類是遠古英雄和宗教工程遺跡;第五前是古建筑遺存;第六類是古寨遺址;第七類是近現代重要史跡和革命舊址。我們首先是保護好現有文物,使其免遭自然損壞和人為破壞,最終達到合理利用之目的,促進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隨州文化文物旅游資源的特殊優勢 隨州的地理自然生態環境是特殊而優越的,李白曾用 “彼美漢東國,川藏明月輝”加以贊美。從桐柏山到大洪山,包括其間的崗丘河谷,自古林木參天,山秀水藍,麋鹿滿川,魚翔水面。這從曾侯乙墓中的大型槨木、古遺址中的大量鹿角和魚牙獸骨、葉家山古墓中的象牙等得到印證。 那么依存于這種特殊的自然環境,隨州的文化文物旅游資源也體現了“人無我有”的特別優勢。 首先是炎帝神農故里文化優勢。 而遍布隨州河岸的冷皮埡、雕龍碑、金雞嶺、黃土崗、西花園、長堰湖、梨樹灣、觀音山、周家古城、劉家土城、佘家老灣等大型聚落遺址,都較好地展現了炎帝神農時代的生產生活結構布局。 其次是曾隨文化優勢。古代曾國從西周初年分封到隨州筑城立邑,到戰國末期融入強楚,在隨棗走廊縱橫經營七百余年,根深葉茂。從葉家山到義地崗,再到擂鼓墩墓群,所出土的精美文物震驚華夏,聞名世界。在一個地級城市,擁有三項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隨州位居榜首。 第三是山川形便的禪宗文化優勢。雖然佛教禪宗的祖庭不在隨州,但隨州的靈山秀水卻滋養了禪宗文化。洪山寺前的那棵千年銀杏樹,就是佛教在隨州落地生根的“活化石”。北部的桐柏山本為道教圣地,爾后佛道并存,兼容并包,成為西游記神魔世界的創始之所。山間眾多的寺觀洞窟,壯觀的塔林碑碣,都是現代旅游經濟開發建設的寶貴資源。 第四是遍布山野的近現代史跡優勢。隨州自古就是兵家戰守要沖。元明清時期在隨州大地的險關要礙上,修筑起近300處山寨堡壘,鄉民聚族自衛,據險而守,成為當時社會政治動蕩混亂格局的標志。如青林寨和白林寨,是元末明玉珍起義軍的發祥之地,不僅成就了一代農民皇帝,還鏈接影響至朝鮮半島。 隨棗會戰時,許多深山高寨都留下國民黨軍隊和新四軍抗擊日本侵略者的遺跡。特別是廣水三關(武勝關、平靖關、黃土關),寨墻逶迤綿延,猶如鄂北長城,歷經硝煙戰火,造就了很多民族英雄,也埋葬了無數兇惡敵寇。可直接開辟為文化文物旅游景點。 隨州文化文物旅游資源的開發構想 文化文物資源是旅游產業的一種特殊而重要組成部分,它既在旅游業中發揮著精神品牌效應,又是人文景觀的識別碼和“身份證”。我市的重要文化文物旅游資源都與特定的自然景觀相依存,優勢明顯,潛力巨大,便于開發和利用。有些已經初具規模,并打響了品牌,開發前景廣闊。具體思路如下: 擴建炎帝神農故里風景區。現景區能滿足大型謁祖祈福活動,但看點不多。可根據文獻記載,參照考古發現的新石器時代遺址,將炎帝神農的八大功績,擴建成八個大型景觀展示帶,對景區實行優化升級。 興建曾隨文化主題景區。搭乘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建設的便車,修復部分古城墻。在城區規劃復建隨州古八景之層樓映帶、雙水瀠洄、祠落晚霞、池涵霽月等四個景點。城南建設大型編鐘文化廣場,廣場中心豎立百米高鐘塔,作為編鐘音樂之都的標志。城西規劃建設擂鼓墩考古遺址公園風景區。城東規劃建設廟臺子、葉家山考古遺址公園,形成曾國文化大遺址片區景觀帶。 規劃建設古鄂國文化主題景區。 發掘隨縣安居古遺址,厘清曾鄂變遷關系,復建古隨國都城景觀,以及楚國攻打隨國時,在蟟水上所建浮橋等遺跡,使其成為新型旅游勝景。 開發建設紅色文化旅游景區。在曾都區洛陽鎮以九口堰新四軍第五師司令部政治部舊址為中心景區,逐步復建抗大十分校、被服廠、軍械廠、戰地醫院等景點,以點帶面,連片開發。在廣水市吳店鎮以中共鄂豫皖中央局和中共鄂豫皖軍區成立舊址、中原局和中原軍區成立舊址、桐柏軍區成立舊址為基礎,推進四望山紅色旅游景區開發建設。 規劃建設隨棗會戰旅游景觀。兩次隨棗會戰是我國現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正面戰場抗擊日寇的重要戰役之一,戰斗遺跡遍布隨州全境。桐柏山、大洪山都曾設有國軍戰時指揮部,分布著大批戰壕和散兵坑,經過修整,可成為十分壯觀的人文景點,也是對那些為國家民族犧牲者的最好紀念。 市委、市政府提供的 “圣地車都”、“神韻隨州”發展戰略飽涵文化旅游創意,定位科學精準。豐富的文物資源融合優美的山水園林,構成隨州特有的文化旅游發展藍圖,從而提升“炎帝故里、編鐘之鄉、佛教名山”總體旅游品牌形象。
(作者:后加升 李 榮系市博物館副研究員、市技師學院講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