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貧困,我是有非常深刻體會的。我出生在河南豫東一個非常貧窮的地方,我1歲零3個月的時候,母親得病,沒錢看病,也沒地方看病,就這么走了,我就成了半個孤兒。從小到大我是吃地瓜和地瓜面長大的,鋪的、蓋的、穿的都是補丁摞補丁!蝗杖兔坎统砸粋地瓜、一個黑窩頭,喝一碗鹽水。夏天天熱,半天黑窩頭就長毛了,洗一洗再吃!瓫]有國家的恢復高考政策,我就離不開農村;沒有國家每個月給我14塊的助學金,我就讀不完大學;沒有國家改革開放的好政策,就沒有恒大的今天!
以上這段話,是恒大集團董事局主席許家印在多個場合屢次提及的年少經歷。這段窮苦的、渴望得到幫助的歲月,在許家印心里揮之不去,也一定程度上激發了他對事業的追求,埋下了慈善情懷的種子。飲水思源、涌泉相報。當年的窮小子掙了錢,回報家鄉、貢獻鄉里,借此光宗耀祖的故事比比皆是,但許家印卻把回報放在了全國最大的、最窮的、貧困人口最多的特困山區,并誓言“不脫貧、不收兵”。
“輸血”與“造血”并舉
產業興,則百姓富。
以前傳統的社會扶貧主要是捐錢捐物,只注重‘輸血’而忽視‘造血’,沒有從根本上解決貧困地區的全面穩定脫貧問題。對此恒大在與大方縣的結對幫扶之中,堅持精準扶貧、對癥下藥,堅持“造血”與“輸血”并舉,三年來創造了精準幫扶的“恒大速度”。
產業扶貧方面,恒大幫助畢節打造我國西南地區的兩大基地,一個是最大的蔬菜瓜果基地,一個是最大的肉牛養殖基地,幫助20萬戶、70萬貧困人口發展蔬菜、肉牛以及中藥材、經果林等特色產業,為每個貧困戶配備至少兩個產業項目,并引進79家上下游龍頭企業,形成“龍頭企業+合作社+貧困戶+基地”的幫扶模式,實現“供、產、銷”一體化經營。
易地搬遷扶貧方面,恒大在畢節10個縣區援建和代建12個移民搬遷社區及50個新農村,解決畢節市5.2萬戶、22.18萬人的移民搬遷,同步配建教育、商業等設施,配套適宜貧困戶就業的產業。目前,全市已搬遷10.7萬人。
就業扶貧方面,恒大組織貧困群眾進行職業技能培訓,解決8萬人就業。目前,已幫助全市培訓105319人,推薦到當地產業就業和異地就業71152人,人均年收入4.2萬元,實現了“一人就業、全家脫貧”。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拔掉貧根、甩掉窮帽,跟上全國發展步伐,是烏蒙山區貧困群眾多年來的夢想與追求。作為恢復高考政策的受益者,許家印深知教育的重要性,通過發展教育來阻斷貧困代際傳遞,才是脫貧攻堅的最重要的“藥方”。不過,教育扶貧沒有捷徑可走,必須一步一個腳印的夯實基礎。
“拔窮根,就要先富教育!睆2015年12月起,恒大通過建學校、強師資、設基金,全方位補足當地教育資源缺口,已建成11所小學、13所幼兒園、1所完全中學和1所職業技術學院,并全部投入使用。
正在上初一的王豪是來自三元鄉的貧困學生,14 歲,父親前兩年去世,母親改嫁,同爺爺奶奶相依為命!昂愦竺褡逯袑W條件非常好,和電視中城里的學校一樣!蓖鹾勒f,他的理想是上清華大學。
據王豪班主任吳冬利介紹,歸因于恒大與清華大學的合作,老師們利用清華大學的遠程教育平臺學到了很多教學新理念,對自己教學水平的提高十分有益。“上個月清華附小的語文、數學、英語名師還到大方縣為我們做教學展示!爆F在學生們日常上課的內容,很多都是原汁原味的清華附中課程。清華的老師在投影儀上講,民族中學的老師在教室內輔導——恒大牽線的“雙師課堂”讓大方教育與高水平教育資源快速對接、產生“1+1>2”的效果。
此外,恒大引入的教學管理“清華云平臺”,還提高了老師們的教學管理數字化水平。在這所學校上學,給王豪們的清華夢插上了翅膀。未來,更多的花蕾將在烏蒙大山里綻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