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3日,距畢節市大方縣脫貧出列的“三年之約”只剩28天!三年前的12月1日,恒大集團響應黨中央號召,在全國政協鼓勵支持下,開始結對幫扶畢節市。
恒大人榮耀一輩子
恒大對畢節的幫扶,緣起于三年前的中央扶貧工作會議。會后當晚,許家印就連夜召開高層會議部署參與精準扶貧工作,決定由副總裁帶隊到畢節市大方縣實地調研,隨后又成立了由副總裁姚東任主任的集團扶貧辦公室。恒大在全國政協鼓勵支持下,2015年12月1日開始結對幫扶畢節市,無償捐贈110億元,派出2018人的扶貧團隊,通過產業扶貧、搬遷扶貧、就業扶貧以及教育扶貧、保障扶貧等一攬子綜合措施,計劃到2018年底幫扶大方縣18萬貧困人口穩定脫貧,到2020年要幫扶100多萬貧困人口全部穩定脫貧。
在2017年的恒大幫扶畢節扶貧干部出征壯行大會上,許家印表示:能夠讓畢節100多萬貧困群眾早日脫貧,過上好日子,是每一位恒大人一生當中的光榮,一輩子的榮耀!
創新恒大扶貧兩模式
畢節市地處貧困面廣、貧困程度深的烏蒙山區,如何長起來,養出來,銷出去,是困點和難點。對此,恒大扶貧特提出“供產銷”一體化和“買養產賣”一體化兩種扶貧新模式。
通過全方位細致的產業實地調研,恒大調研組了解到大方縣受氣候條件影響,蔬菜品質較高。因此決定通過建立“龍頭企業+合作社+貧困戶+基地”的幫扶模式,幫助當地發展蔬菜產業。
12家蔬菜上下游龍頭企業,被恒大引進到大方縣,并配建蔬菜集散中心,借助“互聯網+”的手段,根據市場需求直到育苗中心生產。蔬菜成熟后,由集散中心到田間地頭向合作社現場收購,然后集中洗、揀、分,把綠色蔬菜供給到重慶、貴陽等全國各地。
通過這種“供產銷”一體化的蔬菜產業精準扶貧模式,解決了農戶“不知道種什么、不知道種多少、不知道怎么種、不知道賣給誰”的根本性問題。
“買牛不愁錢,養牛沒風險,產牛有獎勵,賣牛有保障”,這是恒大在大方縣探索出的一條龍肉牛產業精準扶貧模式。
貴州畢節大方縣理化鄉新發村村民楊軍,一年前還是村里的貧困戶,而今卻成了養牛能手,實現了脫貧。不止是楊軍一家,越來越多的村民靠著“扶貧牛”走上脫貧路,大方縣乃至整個畢節市也已成為遠近聞名的“肉牛之鄉”。
踐行精準扶貧三舉措
恒大在扶貧工作中多措并舉,貫徹落實產業扶貧、搬遷扶貧和就業扶貧三大舉措,為貧困戶鋪平脫貧致富路。
產業扶貧方面,恒大幫助畢節打造我國西南地區的兩大基地,一個是最大的蔬菜瓜果基地,一個是最大的肉牛養殖基地,幫助20萬戶、70萬貧困人口發展蔬菜、肉牛以及中藥材、經果林等特色產業,為每個貧困戶配備至少兩個產業項目。
易地搬遷扶貧方面,恒大在畢節10個縣區援建和代建12個移民搬遷社區及50個新農村,解決畢節市22.18萬人的移民搬遷,同步配建教育、商業等設施,配套適宜貧困戶就業的產業。
就業扶貧方面,恒大組織貧困群眾進行職業技能培訓,解決8萬人就業。目前,已幫助全市培訓107323人,推薦到當地產業就業和異地就業72189人,人均年收入4.2萬元,實現了“一人就業、全家脫貧”。
2017年12月,恒大幫扶大方縣的“政企合力整體脫貧攻堅”模式,入選中國社科院《扶貧藍皮書:中國扶貧開發報告(2017)》。藍皮書指出,恒大和畢節各級黨委政府一道,在扶貧領域創新性地實現了政府與企業的合作。“創造了高質量的扶貧效率”,是“國內甚至國際上公益領域中的一個創舉”。
再戰2年 2108人助畢節“決戰2020”
截至目前,恒大已捐贈到位60億元,已協助畢節各級黨委政府幫扶30.67萬人初步脫貧,已助力黔西縣成功脫貧摘帽。如今,三年攻堅及其成果,力證恒大人不辱使命!
這不僅僅是在評價恒大集團和許家印,也是所有創造社會財富同時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的民營企業家們生動寫照!
恒大如此著力于扶貧,其初心源于其掌門人許家印的責任擔當和家國情懷。今年9月,許家印因為對公益慈善事業的貢獻,連續八屆榮獲中華慈善獎。在授獎大會上,他表示:“沒有國家的恢復高考政策,我就離不開農村;沒有國家每個月給我14塊的助學金,我就讀不完大學;沒有國家改革開放的好政策,就沒有恒大的今天。所以,我和恒大的一切,都是黨給的,國家給的,社會給的。飲水思源,我們一定要回報社會,一定要積極承擔社會責任,一定要多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