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位于雙山鎮小壩村肉牛養殖基地里,五名養殖工人正緊鑼密鼓地給牛場里的西門塔爾母牛喂食草料。 黎代勇正嫻熟地騎著三輪車將混合著青貯玉米、酒糟、干草的飼料從倉庫運到牛場里。 “在這里工作很開心,離家也近,走路十幾分鐘就回到家了,在牛場不僅每個月都有3000元左右的收入,而且還可以學習養牛的新技術,感覺很幸福。”黎代勇是雙山鎮小壩村的貧困戶,家里有六口人,妻子和他在牛場務工,大兒子和二兒子在外務工,其余的孩子均在上學,負擔很重。 “原先在老家,農忙時種玉米,農閑時就在家附近打打零工,每個月的收入只能夠維持家里基本的生活,”黎代勇說道:“現在我和妻子都在牛場務工,每個月兩人的收入能達到6000元,不僅有錢負擔起小孩讀書的費用了,而且還有了積蓄。” 黎代勇夫婦能在“家門口”上班掙錢,得益于返鄉能人黃煜的帶領。 2017年,恒大集團無償投入投入334萬元援建小壩村肉牛養殖基地,與當地政府一道,采用“龍頭企業+貧困戶+合作社+基地”的模式運營,引進專業肉牛養殖的龍頭企業,助力雙山鎮小壩村肉牛產業發展。黃煜通過這個契機,帶領他的貴州旭弘農牧發展有限公司入駐家鄉發展,為當地肉牛產業注入活力,帶動父老鄉親脫貧致富。 “我們公司主營畜牧養殖和牧草供給生意的,對銷售渠道和市場行情有一定的了解。”近幾年來,隨著公司日漸壯大,黃煜就想回家鄉做點實事,幫助鄉親們增收致富,這次正好遂了他的愿。 “我們這個牛場現在有189頭西門塔爾母牛,32頭小牛犢,預計本月底還有9頭小牛犢要出生,到明年的2、3月份將是母牛的產崽高峰。因為畜牧養殖需要大量的勞動力,正好可以吸納當地貧困戶到基地務工,別的牛場我們開的工資沒那么高,在這邊務工的貧困戶,我發的工資都比外地牛場高,可以幫助他們直接脫貧。”黃煜繼續說道:“牛場主要用來育種育肥,對于公牛和不能產崽的母牛按市場價35-38元/斤的價格銷售出去,牛場每月產生的牛糞是優質的農用肥料,還可以按照每噸1000元的價格供給給鎮里的蔬菜大棚,增加額外收益。” 牛場的運營和投用,還推進了當地糧改飼發展,當地老百姓紛紛將種植的玉米轉為牛食用的青貯玉米,將肉牛養殖產業向高度組織化、效率化、小群體大規模方向過渡,降低飼養成本,提質增效。 “我運營牛場以后,起初擔心飼料的問題,所幸政府和恒大積極推動當地發展糧改飼,今年帶動了雙山鎮平原村、松鼠村、小壩村的村民糧改飼種植,種植了有1500畝青貯玉米,我們這邊按照一畝450元價格收購,比之前鄉親們種地收益大多了,他們都很積極,我擔心的飼料問題也得到了解決”黃煜說。據悉,未來隨著這里牛群的壯大,當地將進一步推薦當地糧改飼進程,提高百姓種植效益,實現脫貧致富。 據了解,今年3月29日,恒大幫扶引調200頭西門塔爾基礎母牛,通過貴州旭弘農牧發展有限公司的科學運營管理,種群數量已經穩定,并日益壯大。貧困戶除了在牛場務工,還可以每年獲得1200元的分紅,共可帶動68戶貧困戶337人實現穩定脫貧。 文/廖源泉、陳志 圖/張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