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坦白說,這是我第一次看到這樣的文字。
樸實,但是有重量。
文字里的廢話很少。少到連基本的情感詞匯都沒有。
它就好像我們少年時代讀過的最樸實的課文,最簡單的句子。
里面沒用過諸如“決絕”“隱忍”或者“豐沛”“疼痛”之類的詞。
但是你卻覺得它有厚度。
對于一個文藝青年來說。這是一種震撼。
對于其他的文字工作者來說,這有欠公平,因為她十年里見到了太多的人,她寫的都是別人的故事,這些生命的厚度足以讓它沉重到我們認同,所以任何的粉飾都顯得多余。而對于那些只能靠文字吃飯,描寫自己和臆想的作者來說,我們更多的時候能看見的只有我們自己。
這本《看見》,你看不到大量的排比句式。你看不到各種青春文學里細如毛發的心理描寫,你甚至看不到任何時下文藝小說里流行的詞匯,以至于我看到三分之二后各種百度找到柴靜早年的電臺節目的片花發現她應該也就是一個文藝女青年才對。
可又是什么,讓她那些自我矯情迅速干癟?讓她本身豐盈起來了呢?
或許來自于這十年她的自省,或者來自于這十年她所遇到的人。
我想如果我們把自己生命里遇到的,出現的人也記錄下來的話,會是什么樣子?會變成流水賬?還是家長里短?
自省是痛苦的,而我們總喜歡舒舒服服地活著。
有時候不是我們看不見,或許我們只是不想看見。
s24468373.jpg (20.71 KB, 下載次數: 75)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4-5-6 10:45 上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