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知晚覺,才開始讀《戰爭與和平》。
長篇巨著中,個人一直最推崇的是羅曼羅蘭的《約翰 克里斯多夫》。多次重讀,受益良多。其思想、其結構、其手法,包括傅雷翻譯的語言風格,都對我產生過重要影響。因老沿力薦《戰爭與和平》,出于對他的信任,便想補上這一課,看看我究竟錯過了怎樣的作品。
上下兩冊,周煜山翻譯,北京燕山出版社。上冊讀得很快。法國自以為是的拿破侖皇帝與俄國神經質的亞歷山大沙皇之間忽分忽和的關系、混亂無序的戰爭、俄國軍界高層指揮官們的勾心斗角、后方貴族們糜爛的社交與生活、困獸般找不到精神出路的彼埃爾、 被背叛的安德烈公爵、被誘惑的娜塔莎……幾乎沒有一個人沒有自己的苦惱。千頭萬緒,滿目的浮華和傷痛,形形色色的人性弱點,讀得我絕望。
下冊看得比較慢。局勢開始慢慢明朗起來,精神思考有了突破和寄托,人物也各自走向了自己的宿命。如一條江河,洶涌澎湃、濁浪滔天的階段已經過去,漸漸呈現出沖淡平和的開闊寧靜來。全書讀罷,沉淀了一段時間,今又重新翻看,濾掉瑣碎雜駁的感受,打撈起那些依舊鮮明的、觸動我心的觀點,粗粗地記錄下來,做個備忘。希望即使過幾年也能藉著這篇備忘回憶起這棵巨樹的根根梢梢來,不至于風過無痕。
發在這里,也希望有朋友能點撥、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