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新區成立于
2008年元月,轄水社區、前進社區、白桃村、永久村四個村(社區),版圖面積32.5平方公里,總人口17112人,其中,村(社區)人口9144人。
城南新區,位置優越。這里是隨州城區的南大門,府河大橋、波導大橋、白云湖水庫大壩、白云湖閘壩,把隨州城區與城南新區緊緊相連。白云大道、炎帝大道、迎賓大道縱橫交匯,是便捷進出城區的必經之地。
城南新區,環境優美。這里地處一湖兩岸風光帶南岸,依山傍水,景色怡人,森林覆蓋率達
80%以上。白云山國賓酒店、鳳凰大酒店設施高檔,市委大樓廣場、市政大樓廣場、樂都旋風廣場、新農村建設小區廣場星落棋布,規劃建設的蜜蜂博物館、高效農業示范園填補空白,是休閑、旅游、接待的勝地。
城南新區,建設熱土。這里建設項目如火如荼、方興未艾
,年固定資產投資額在2億元以上。已建成的重大項目有市委辦公樓、市政府辦公樓、市直六個部門辦公樓、隨州職業技術學院、隨州碧桂園一期、鳳凰大酒店、白云山國賓酒店、白云湖水庫等,正在建設的重大項目有波導大橋、市地稅局辦公樓、隨州碧桂園二期等,規劃建設的重大項目有隨州傳媒中心、白云大道東段、炎帝大道東段等。
城南新區,前程似錦。展望未來,這里將按照隨州市建設“特色隨州、文化隨州、開放隨州、和諧隨州”和
曾都區建設“隨州核心經濟區、鄂西城鄉一體化示范區、湖北新型工業強區、全國生態文明新區”的要求,著力把城南新區建設成為隨州市、曾都區的行政文教中心、生態宜居中心、旅游接待中心、都市農業中心。
綠蔭婆娑,芳草萋萋。經過這里的人們會驚奇地發現:每行一條路就會迎來一個美景,每觀一個廣場就會迎來一幅圖畫,每看一小區就如臨一花園。
一城美景!一城希望!這就是坐落在隨州城區南大門的城南新區。年青的城南新區,正在向“大力推進現代服務業發展、全力打造生態文明新區”的奮斗目標高歌猛進。
初夏時節
,城南新區處處充滿著希望和活力,或是緊鑼密鼓忙生產,或是塔吊高懸搞建設,施工號令此起彼伏,建設場景熱氣騰騰。
“項目,是城南新區的支撐。”城南新區一班人清醒地認識到,只有項目才能托起實力之區。也正因此,他們堅持項目是立區之本、強區之基,突出“一切為了項目、一切服務項目”,全力做好項目的服務保障工作。去年,白云大道二期延伸、波導大橋項目先后完工并投入使用;碧桂園項目繼續整體推進,啟動山水間高層洋房、青云臺別墅組團;積極做好隨州傳媒大廈、民防大樓的前期準備工作,提供建設用地
142畝,完成地面附屬物補償工作,現已開工建設。
現如今,國內知名企業紛紛將投資目光聚集到城南新區這片熱土,新一輪的項目呼之欲出。過去的一年,在招引新項目上,恩施客商投資
5000萬元,建設星友農業科技示范園;九洲通藥業公司投資1億元,建設神農百草園;簽約項目1個,湖北華美達醫療投資公司投資5000萬元建設隨州國際老年城,招引內蒙古興安盟客商投資2500萬元成立隨州市華亞專用汽車工貿有限公司;浙江樂清客商投資2500萬元成立隨州市帝豪休閑會所。在促進老項目上,蜜蜂博物館建設主體工程已接近完成,建筑面積2300平方米的前進黨員群眾服務中心已經建成,交付使用并成為全省社區黨建工作現場會觀摩點。 走進城南新區,只見寬闊的道路上,綠柳搖曳,在陽光的照映下顯得格外清新。但這也只是感受城南新區魅力的一個普通視角。
“努力把城南新區建設成為社會和諧、環境優美、生活富庶的受人尊敬、令人向往、充滿魅力的生態文明新區,使其成為曾都區乃至隨州市的行政文教中心、旅游接待中心、生態宜居中心、現代服務中心。”城南新區黨工委書記張仕明如此表示。
建設生態文明新區,首先離不開綠化,離不開樹的清新,草的芬芳。去年,該區成片造林
350畝,綠化通村公路10.4公里,綠化村(居)民小區4個,栽種綠化苗木2.5萬株。與此同時,該區還加強了林木資源管控,每個村(社區)都成立了護林防火專班,配備了專業器材,經常性的開展護林巡邏,由于工作措施到位,責任落實到位,全年的森林火災比上年大幅降低。
為配合省級文明城市創建工作,該區還成立工作專班,投資
120萬元,對迎賓大道23農戶進行了包裝改造;完成綠化板塊11個,綠化面積5700平方米;拆遷房屋2處,面積600平方米;組織了7人的日常保潔隊伍。水社區新投資10萬元,完善了文化體育廣場,配備了25套體育設施;投資50多萬元,對還建小區實施了補綠、增綠工程,新增綠化面積1500平方米。在“人人參與,潔美隨州”活動中,白云大道、迎賓大道、炎帝大道所在社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使隨州南大門成為一道靚麗風景線。
社會事業發展的好壞,直接關系到經濟的發展、社會的和諧、民生的幸福。
“我們一直堅持把社會事業發展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
‘風向標’,努力讓人民群眾得到更多實惠、更多收益、更多便利,實現民生改善與經濟發展良性互動、幸福指數與發展水平同步提升。”城南新區管委會主任郭俱勇介紹說。
為切實保障轄區居民安居樂業,城南新區堅持以人為本、親民惠民的施政理念,以解決轄區居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切實抓好各項民生工程,初步實現了“少有所學、中有所業、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弱有所靠”。他們建立了失地農民養老保險機制。完成前進社區、水社區、白桃村失地農民養老保險參保工作,參保對象
3085人,555名60周歲以上老人正在領取著養老金。
新農保工作全面覆蓋,
16-59周歲適齡人員參保4480人,發放養老金973人。新農合全面覆蓋,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已經啟動。城鎮低保、農村低保、農村五保供養、救災救助機制逐步形成,各種惠民政策全面落實。勞動力就近向酒店、農家樂、物業管理轉移,就業趨于充分,民生得到有效保障。
與此同時,城南新區還全面改善了居住環境,拓展了村(社區)功能。先后規劃
7個居民還建安置點,占地面積1309.95畝,2000多拆遷還建對象均已得到安置,住上了新房。并在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投資2000多萬元完成小區配套建設,群眾的居住環境有質的改觀。
是的,改善民生、促進和諧,創建幸福之區,始終是城南新區永恒的追求。他們狠抓人防、物防、技防措施落實,編織社會治安群防群治網絡。先后建立治安巡邏隊
2個,治安巡邏隊員10人;建立治安內保組織31個,配備聘請保安門衛120余名;聘請離退休老黨員、老干部、職工和低保人員80人為門棟關照員;鞏固完善技防建設體系,31個單位安裝223個視頻監控探頭和485個點對點紅外線報警裝置。所有這些,讓轄區居民的幸福指數不斷提升。
如今,一個人與環境和諧、經濟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協調的新城區正呈現在世人面前。風正帆懸,前程輝煌。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城南新區吹響了新一輪跨越奮進的號角,未來的城南新區更值得期許。我們深信,城南新區這顆正冉冉升起的希望之星,一定會向世界華人展示其宜業宜居的無尚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