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詩的國度,《詩經》是我國最早的詩歌作品集。詩經楚辭以下,漢唐宋明清歷朝歷代,直至現當代,“詩”這種文學形式在中國一直廣受人民大眾的喜愛,并譽之為“文學皇冠上的一顆明珠”。那么,詩到底是什么?應該給它下個定義吧?
詩是一種文體,形式很多,多用韻,可以歌詠朗誦。(這是《新華字典》下的定義。)
詩是文學體裁的一種。通過有節奏,有韻律的語言,反映生活,抒發情感。(這是《現代漢語詞典》下的定義。)
詩是一種最集中地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文學樣式。它飽和著豐富的想象和情感,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來表現,而且在凝煉與和諧的程度上,特別是在節奏的鮮明上,它的語言有別于散文的語言。(這是著名的文學批評家何其芳給出的定義。)
其基本特征是抒發強烈的感受和情緒,以反映社會生活。它要求高度集中的藝術概括,馳騁豐富的藝術想象,將生活中的事件和場面,與詩人的特定感受和情感融為一體,又要求采用簡潔凝煉的語言,分節分行的句式章法,鮮明和諧的節奏韻律。(這是《文學辭典》下的定義。)
詩是“以抒發情感為主,語詞簡潔凝煉,符合節奏和韻律要求”的一種文學形式(文學體裁)。這是摘自拙文《學習詩詞的幾點粗淺體會》(2004.8.24)中的一段話。
最早,詩樂舞,三者是聯系一體的。后來分離,和樂演唱為歌,吟詠為詩!霸娧灾尽保霸娋壡椤。這不錯。但言志緣情并不是詩所獨有,文未嘗不可,未嘗不是。歌詠朗誦,也非詩所獨有,文章皆可朗誦,歌詞可唱可詠。
( 未完待續。老婆催我吃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