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30 11:16| 發布者: 隋意| 查看: 4296| |來自: 隨州日報
——感受隨州高新區品位提升 記者 馮家園
近日,府河隨州高新區段兩岸,機聲隆隆,車水馬龍。沿河南望,兩條沿河道路已見雛形,親水平臺及景觀走廊已經動工。兩年后,府河隨州高新區段將呈現一湖碧水、水天一色的美麗景觀。
隨州高新區著力打造“生態·產業新城”。生態建設上,高新區重點謀劃了兩河(府河和漂水河)兩岸治理、大隨文化園建設、美麗鄉村示范片建設等,改善了生活環境,提升了新區的品位。
“‘生態產業新城’是全方位的,產業必須與生活相配套,既要招商引資,也要加強交通、基礎配套設施建設,最終實現產業發展、城市功能完善和老百姓受益。”高新區管委會主任周亞林說。
一河兩岸風光美
白云湖一河兩岸的秀麗風光讓人感到自豪,也成為人們休閑鍛煉的好去處。
隨州高新區擁有府河和漂水兩條河流,打造一河兩岸風光帶成為 “生態·產業新城”規劃區核心項目。根據規劃,兩河兩岸治理全長12.2公里,計劃總投資3.26億元,主要是修建兩處閘壩、清理河道、河岸防護綠化等。堤防建成后,堤頂寬18.2米,堤高6米,蓄水后水面平均寬度500米,最寬處700米。
目前府河兩岸工程已經啟動,神農大道、白云大道等路基向南推進,部分地段的濱湖游路已經形成。據項目投資方中首房地產股份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工程建成后,兩河將變成清澈碧波的湖面,沿河小堤將變成寬闊親水的平臺,兩岸河灘將變成風景宜人的景觀。
聽說打造一河兩岸,住在淅河鎮區的魏光偉時不時去看看。“我們也能出門就享受一河兩岸的風光,與城里居住環境差不多了。”他高興地說。
據悉,兩河兩岸治理中,還在沿岸打造了主題公園和綠色景觀、旅游景點等,提升新城的魅力。
四通八達暢通路
根據高新區未來發展規劃,淅河鎮成為重要的居住、商貿區。如今,隨州城區與淅河只有淅河大橋一橋相連,進出城還不是很便利。
與淅河鎮一河之隔的城東新區,鹿鶴大道、季梁大道、神農大道等城市主干道均已通車,形成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將道路打通,延伸至淅河鎮,這成為暢通淅河的不二選擇。淅河鎮黨委書記李清國介紹,漂水河上將再建兩座橋梁,將鹿鶴大道、季梁大道延伸至淅河。屆時,淅河鎮到城區就有三種選擇,不再是淅河大橋獨一份。
除了解決淅河進城難題外,高新區還著重打造淅河鎮內循環道路,真正形成四通八達的格局。據了解,沿府河的神農大道已經開始動工,沿漂水河的漂水路、連接四方堰大橋的淅魏路、連接東外環的青春路等道路已經規劃,即將實施,全面打通淅河鎮區的斷頭路,營造便捷的出行大道。“到時候,淅河鎮是路路相通,到隨州城區的時間會大大縮短。”李清國說。
在道路建設的同時,高新區也注重打造綠色景觀長廊。規劃時,每條道路都預留了綠色景觀用地,以便道路綠化。從規劃圖上清晰可見,道路與綠帶相依前行,形成綠色景觀大道。
千年文化增神韻
1400多年前,隋文帝楊堅因封地在隨而立國號為“隋”。在隨州,卻少有楊堅的紀念遺跡。
“一座新城,沒有文化,就少了吸引人的韻味,少了可以訴說的故事。在城東新城規劃中,就注重了文化元素的融入。”周亞林說。
據悉,高新區計劃打造一個大隨文化園,以呈現隋文帝楊堅在隨的文化故事,展示大隨文化。公園位于交通大道以北、漂水東路以西、鹿鶴大道以南,坐落漂水河畔。建設用地500畝,預計投資1.8億元,建設周期2年。該公園主要是弘揚中華大隋文化,彰顯隨州歷史文化,強化城市民生功能。建成后,公園將成為隨州的一大文化基地,一大旅游亮點,一大戶外演視活動中心,一大市民文化娛樂園地。
李清國介紹,大隨文化園將是除了隨州文化公園外的第二座主題文化公園,其包含大隨文化起源、大隨文化雕塑、文化長廊、音樂噴泉等19個主題項目,成為參與性、觀賞性、文化性聚集的市民樂園。
大隨文化園的建設,將成為高新區淅河鎮發展的一個 “引爆點”。據悉,圍繞大隨文化園的地產、商業、服務等項目紛紛搶灘,不少項目已開始謀劃。“根據規劃,府河和漂水河岸將崛起一座新城,成為隨州又一個新中心。”李清國說。
一座主題文化公園增添了隨州文化韻味,一河兩岸裝點了隨州城市的神韻。放眼未來,高新區的生態魅力將不斷彰顯,發展品位將不斷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