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30歲的宮女士抱著出生5天的兒子出院回家。孩子的預產期是9月16日,但是為了讓孩子能夠趕在9月1日入學年齡前出生,她硬是要求醫生幫忙“催熟”再剖宮產,讓孩子提前了23天出生。
準媽媽想盡辦法要“早產”
28日晚上,在武漢某醫院病房,記者見到了宮女士。她介紹說自己結婚數年一直沒有要孩子,去年突然母性大發渴望生孩子。去年秋天,她懷孕后又意外流產,過了一個多月后又懷上了。因為有流產的經歷,宮女士請了長假在家安胎,想保住孩子。
寶寶還在腹中,宮女士就開始操心孩子的教育問題。她了解到如今幼兒園、小學都以9月1日為界劃斷入學年齡,而她的預產期是9月16日,宮女士認為孩子晚一年入學就是輸在了起跑線上,她有了強烈的緊迫感,像“著了魔”一樣,下決心要把孩子生在9月1日之前。
8月18日,宮女士懷孕36周時到市某醫院做產檢,強烈要求接診的宋醫生為她剖宮產。B超檢查結果顯示,當時胎兒重約4斤,偏小。盡管宋醫生一再提醒她說孩子發育不成熟,難以趕在9月1日前出生,但是宮女士非常堅決,并追問有沒有辦法。宋醫生只好告訴她,可以通過打氨基酸、果糖、水溶維生素等營養劑的方式給胎兒增加營養,加速胎兒生長。宮女士當即就住院,次日開始打營養針,后來還打了促進胎肺成熟的激素。
“住院時,宮女士總是很緊張,動不動就說胎兒不動了,弄得我們也很緊張。”醫生說。8月24日,宮女士焦急地找到醫生說自己沒有感覺到胎動,醫生檢查過后決定立即實施剖宮產手術。就這樣,孩子提前來到人間,這個早產兒(注:孕期不滿37周的)體重剛過5斤,剛夠達標線。
專家說情況特殊才會用激素
我省某產科教授對宮女士的行為感到極為痛心,他說:“這是在拿孩子一輩子的健康作賭注”。
教授介紹,胎兒在母體中靠臍帶和胎盤來吸收營養,臍帶粗細和胎盤大小決定了胎兒每天能夠攝取的營養多少,因此,打營養針催熟胎兒其實是徒勞的。至于宮女士的胎兒在一周左右的時間長了一斤多,這是胎兒的自然生長,而不是營養針的功勞。
教授還指出,在醫學上,只有當母親是心臟病或其他妊娠并發癥,因而必須在35周前拿出胎兒時,才會使用激素,而宮女士的做法很不理智。人為早產兒的肺、腦及其他身體器官都面臨著發育不成熟的問題,這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