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達拉宮
布達拉宮被稱為“世界屋脊明珠”,它是拉薩乃至青藏高原的標志,也是西藏曾經的政權中心。這座世界上海拔最高最雄偉的宮殿里,收藏著極為豐富的文物和工藝品,同時也珍存著獨一無二的雪域文化遺產。它的宮殿布局、土木工程、金屬冶煉、繪畫、雕刻等方面均聞名于世,體現了以藏族為主,漢、蒙、滿各族能工巧匠高超技藝和藏族建筑藝術的偉大成就。1994年12月,布達拉宮于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布達拉宮這座矗立在拉薩市瑪布日山上的雪域宮殿,就是整個雪域高原的燈塔,在拉薩和藏地的任何角落,人們虔誠叩拜合攏的手掌永遠指向她。同時,這座具1300年歷史,世界上海拔最高、最雄偉的宮殿也無限衍伸著藏文化的燦爛,是真正屬于世界的遺產,是可以觸摸,可以深入,未經粉飾,但真正具有藏族建筑藝術杰出代表的宮堡式建筑群。有幸進入布達拉宮內部的藏民,都將這當作一次生命的犒賞和恩賜,很多游客也不例外。
布達拉宮夜景尤為美麗,有圖有真相!
大昭寺
位于拉薩市中心,始建于唐貞觀21年。寺內主供的釋迦牟尼像是文成公主入蕃帶進的,拉薩之所以有“圣地”之譽,與這座佛像有關。寺廟最初稱“惹薩”,后來惹薩又成為這座城市的名稱,并演化成今天的“拉薩”。大昭寺建成后,經過元、明、清歷朝屢加修改擴建,才形成了今天的規模。
大昭寺殿高4層,整個建筑金頂、斗拱為典型的漢族風格。碉樓、雕梁則是西藏樣式,主殿二、三層檐下排列成行的103個木雕伏獸和人面獅身,又呈現尼泊爾和印度的風格特點。寺內有長近千米的藏式壁畫《文成公主進藏圖》和《大昭寺修建圖》,還有兩幅明代刺繡的護法神唐卡,這是藏傳佛教格魯派供奉的密宗之佛中的兩尊,為難得的藝術珍品。
八廓街(Barkhor Street)
八廓街(又名:八角街,位于拉薩市舊城區,是拉薩著名的轉經道和商業中心,較完整地保存了古城的傳統面貌和居住方式。
八廓街(原街道只是單一圍繞大昭寺的轉經道,藏族人稱為“圣路”,F逐漸擴展為圍繞大昭寺周圍的大片舊式老街區。八角街是圍繞大昭寺修建的一條拉薩最繁華的商業街。街道以大昭寺為中心,西接藏醫院大樓,南臨沿河東路,北至幸福東路,東連拉薩醫院河林廓東路。八廓街是由八廓東街、八廓西街、八廓南街和八廓北街組成多邊形街道環,周長約1000余米,街內岔道較多,有街巷35個。八廓街屬城關區八廓街辦事處,下轄4個居委會,199個居民大院。
八廓街像一部厚厚的書一樣,始終吸引著我不知疲倦地閱讀它,欣賞它。最近兩年,在八廓街復雜幽深的小巷里,我突然發現許多古老院落的墻上出現一塊塊藍色的鐵皮牌匾,好生奇怪。走近細看,原來這些建筑戴上的是文物管理部門頒發的“護身符”。
納木錯
藏北最美的是湖,這里是中國最密集的湖區,湖水都是咸咸的,也是五彩繽紛的,深深淺淺,不僅每個與每個不同,同一面湖,一天也有幾種變化。而納木措便位于藏北的那曲地區,湖面海拔為4718米,從湖東岸到西岸全長70多公里,由南岸到北岸寬30多里,總面積為1920平方公里,是我國的第二大咸水湖,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咸水湖。
卡若拉冰川
卡若拉冰川位于西藏山南地區浪卡子縣和江孜縣交界處,距離江孜縣城約71公里,是西藏三大大陸型冰川之一,為年楚河東部源頭。從羊卓雍錯出來后,跨越4330米的斯米拉山口后就來到了卡若拉冰川的冰舌下。冰舌前沿海拔5560米,觀看卡若拉冰川的地方海拔約有5400米,在山口北面5600米左右的地帶,屬寧金抗沙峰冰川向南漂移后形成的懸冰川。
羊卓雍措
羊卓雍措位于雅魯藏布江南岸、山南地區浪卡子縣境內,湖面海拔4441米。它是高原堰塞湖,大約一億年前因冰川泥石流堵塞河道而成,水域面積630多平方公里,大約是杭州西湖的70倍。
羊卓雍措被譽為“世界上最美麗的水”。羊卓雍措的意思就是“上面牧場的碧玉之湖”。這是字面上對羊湖的解釋,而羊湖在藏族人心目當中被看作是“神女散落的綠松石耳墜”,因為無論你在哪個角度,都不能看到羊卓的全貌,她有三個姐妹:空母措、沉措、巴久措,以及古羊卓雍措四姐妹在巨大的湖盆中,手足相連,難以割舍,共同組成了讓我們一眼看不到邊的圣湖。她的身軀蜿蜒在群山中達130多公里,只有在地圖或是高空你才能驚喜地發現她猶如耳墜,鑲嵌在山的耳輪之上。不同時刻陽光的照射,她會顯現出層次極其豐富的藍色,好似夢幻一般。
扎什倫布寺
該寺是由格魯派的祖師宗喀巴的著名弟子根敦珠巴(即第一世達賴喇嘛)主持興建的。根敦珠巴誕生于西藏古墨一牧民家中,從小刻苦學習鉆研佛法,后拜宗喀巴大師為師,成為著名人物。
1447年,在當時的后藏大貴族曲雄郎巴·索朗白桑和瓊杰巴·索朗班覺的資助下,興建扎什倫布寺,前后歷時12年始建成。根敦珠巴任第一任法臺。1600年四世班禪羅桑曲結堅贊對扎什倫布寺進行擴建。以后,又經歷代班禪的不斷修繕、擴建,遂有今日之規模。全寺建筑面積達30萬平方米,僧人最多時曾達到4000余人。
江孜宗山古堡
也叫江孜古堡,江孜宗山堡。位于西藏江孜縣城里,因古堡所在的石山叫宗山,“宗”,在過去的西藏是行政單位,相當于縣。所以這個城堡實際上就是縣府。民主改革以前,西藏政教合一,縣府既是官府,也是寺院,宗教色彩很濃,城堡實際上也可以說是一座宮殿式的寺院。江孜是一個盆地,農業非常發達,在一片蓊郁的色彩當中,突兀拔起一座赭黃色的石山,在石山上又突兀拔起一座白墻紅頂的城堡,就顯得特別的突出、搶眼。
西藏沿途也有許多美景,這些洗滌人心靈的美景讓人看到的是自然的力量,感受到的是西藏的純潔
林芝
山清水秀的林芝藏語意為“太陽寶座”,它的東面及東北部與云南省、昌都地區相連,北面是那曲,西部和西南部分別與拉薩市、山南地區相鄰,南部又與印度、緬甸兩國接壤,邊境線長達1006.5公里。
林芝地區地處藏東南雅魯藏布江下游,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海拔最低的地方僅僅900米,氣候濕潤,景色宜人。其主要城鎮和景區有錯高湖景區、八一鎮、雅魯藏布江大峽谷景區。其中首府八一鎮位于尼洋河畔,是該地區政治經濟及文化中心。
林芝的森林原始景觀保存完好,高原挺拔的西藏古柏、喜瑪拉雅冷杉、植物活化石“樹蕨”以及百余種杜鵑等等應有盡有,素有“天然的自然博物館”、“自然的綠色基因庫”之稱。其中布裙湖一帶還是傳說中野人經常出沒的地方。
林芝是門巴族、珞巴族等少數民族的聚居地,他們的生活習慣及宗教信仰皆保留著濃厚的傳統色彩,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情。古老的傳說、淳樸的民俗與氏族、村寨的圖騰崇拜、宗教神話聯系在一起,給這些古老的民族、遙遠的居地籠罩上了一層原始而又神秘的色彩。古老的傳統文化以及藏傳佛教和本地興起的本教的盛行,使林芝擁有著名的寺院等人文景點,與南迦巴瓦峰、雅魯藏布江大峽谷、巴松錯以及察隅、波密等獨特的自然風光構成了豐富多彩的旅游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