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四連跌”落空。
國家發展改革委12月15日發出通知,根據現行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的有關規定,暫緩調整國內成品油價格。同時,國家將統籌考慮各方面因素,抓緊完善新形勢下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并向社會征求意見。
此前,根據測算,國內汽柴油價格將迎來“四連跌”,這本將是年內第13次下調。據測算,汽柴油的下調幅度應約為180元/噸,約折合90#汽油0.12元/升,93#(92#)汽油0.13元/升,0#柴油0.14元/升。
油價下調泡湯了 都是霧霾惹的禍
發改委通知稱,隨著社會經濟快速發展,我國環保形勢日益嚴峻,一些地區以臭氧、灰霾污染為特征的復合型污染日益突出,機動車尾氣排放是造成空氣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充分發揮成品油價格杠桿作用,是促進資源節約、治理大氣污染的重要手段。發改委的表態很明確:因為霧霾,所以不調。
霧霾成因說法相互“打架”,由來已久。日前,環保部完成了9個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城市的源解析工作,結論是機動車排放為霧霾“元兇”。其中北京、杭州、廣州、深圳的首要污染來源是機動車,石家莊、南京是燃煤,天津、上海、寧波分別是揚塵、流動源、工業生產。環保部的PM2.5來源解析工作算是給各大城市的霧霾成因進行了定性。
發改委稱,低油價時,保持國內成品油價格基本穩定,有利于抑制石油消費的過快增長和能源結構調整,促進環境保護,改善空氣質量。
低油價與汽油消費會存在一定的相關度,汽車消費對汽油價格的彈性有多大呢?以美國為例,美國汽油消費量今年持續上漲,顯然要歸功于低油價。
路透經濟學家約翰.肯普(JohnKemp)今年5月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當時美國汽油消費量已高于過去10年同一時間段的平均水平,且仍在不斷攀升。
圖中顯示,去年當油價處于高位時,汽油消費量遠遠低于季節性平均水平,直到11月左右當價格開始直線下降時,才發生逆轉。也就是說,低油價確實會增加汽油等產品的消費。
消費量是一方面 油品升級才是當務之急
不過,當初成品油調價機制確定時,發改委并沒有講霧霾的事,當年各種政策鼓勵民眾買車,現在霧霾來了穹頂之下又讓民眾不開車、少開車,估計很多人感情上難以接受。況且油價在7元、8元的時代也沒見有幾輛車停駛過。看看現在各汽車廠商的數據,賣得最火的車型,還是大排量的SUV。
當然,治理霧霾,人人有責。但最根本的源頭恐怕是讓我們的油品升級真正落實到實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