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上高中,每天放學路上都會跟我講一些學校的事情。
前幾天,她說學校正在搞優質課評比,一中、二中的老師互相評選優質課,有一節化學課是選在他們班上講的,化學老師講完后,覺得他們班上的學生整體素質都較高,學生發言積極,班級氣氛也好,于是就想讓下一節物理公開評比課也在他們班講,本來是一件好事,班主任也滿口答應了,可是跟同學們講時卻遭到全班同學的一致反對,因為下一節課是美術課,孩子們可以選自己喜歡的外語電影看,他們不愿意犧牲自己看 電影的機會來聽一堂公開評比課,盡管是班主任已經答應了的。最終,同學們的呼聲太高,班主任只好讓步,公開評比課選在其他班級舉行,他們如愿上自己的美術課并看一場經典的外國片。
聽完,我真的很驚訝。要知道,在我們上學那個年代,班主任的話就是圣旨,班主任答應的事情,我們都沒有膽量去反對的,如果有哪一個學生站起來說我們不同意,大家一定會認為這個學生是個不懂規距的人,說出反對的聲音就會擔心班主任不喜歡我了,大家就是心里有想法也不會說出來,只能將意見悶在心里。
而如今的孩子,早已不會將這種悶在心里的行為視為規距,他們會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要回屬于自己的自由。
這是一種可喜的進步。為我們的孩子鼓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