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混沌不清的朝鮮空戰統計
矛盾的數據
對于一場已經過去的戰爭,人們最感興趣的都是雙方軍隊的作戰表現,但戰績統計卻是一件令人頭痛的事情。基層部隊對戰功的爭奪、雙方政治宣傳上的需要,都讓本來就信息不全的戰績統計變得混沌不清。雙方戰機都處于高速運動中的空戰則更加難以確認戰果,所以,這里僅簡述米格15與F-86兩款雙方主力空優戰斗機的戰績對比。
根據1990年代蘇聯解密了有關朝鮮戰爭的史料文件,蘇軍第64殲擊航空軍總共擊落美軍F-86戰斗機651架,自己損失米格15戰斗機335架,其中空戰損失應該在210左右。中國官方則表示,志愿軍空軍擊落211架F-86,空戰損失224架米格15。但根據美方公布的資料,F-86累計參戰數只有674架,損失F-86總共只有231架。中蘇方面的戰果統計顯然有所夸大。
美國空軍同樣對戰果采取了進行了注水,最初宣稱的擊落米格-15的數字則高達792架,后來在1970年代重新調查評估,才把擊落米格-15的數字改為379架。這份報告后來雖然公布但其官方數字卻一直未曾正式修改。
美軍掌握朝鮮戰場制空權
盡管雙方正式公布的數據有所矛盾,但從地面戰場反應的情況來看,美軍飛機對其地面部隊進行了強有力的支援,所以前線的制空權肯定為美國空軍所掌握。
在1951年8月至1952年6月,美國空軍還趁朝鮮北部洪災,實施空中絞殺戰,出動大批飛機不分晝夜地反復轟炸、封鎖朝鮮北部的鐵路交通線。在1951年,志愿軍還曾嘗試在朝鮮境內修建17個機場以延伸中蘇空軍作戰范圍,但也因美軍猛烈空襲而放棄。在1952年底,美國空軍換裝更先進的F-86F后,更是越過鴨綠江,攻擊起降中的米格15。
從上述的情況來看,即便蘇聯空軍是中蘇一方的主力,美國空軍仍掌握著朝鮮的天空。
四 輪戰制度影響中蘇空軍戰績
在朝鮮戰爭空戰中,美國空軍用于執行空戰任務的部隊僅為第4和第51兩個聯隊,同一時間僅在朝鮮部署200架左右的F-86戰斗機。而中蘇一方則在一線機場部署了600架左右米格15,數量為美軍的3倍。如此大的數量優勢,但為什么中蘇空軍仍無法掌握朝鮮后方的制空權呢?除了飛行員訓練時數遠比美軍飛行員少之外,中蘇空軍當時實行的輪戰制度是更加重要的因素。
為了讓更多部隊得到實戰鍛煉機會,中蘇空軍當時均已1個完整的殲擊機師為單位來進行輪換。以整個部隊進行輪換,優點是戰友之間彼此熟悉,但缺點則是實戰經驗無法傳承。許多時候新的部隊經過血的洗禮,剛剛成熟就被輪換回國,新換來的部隊對戰場一無所知,在沒有老手帶領下,又得付出高昂的代價來重頭摸索前一支部隊所取得的經驗教訓。64航空軍第二任軍長洛博夫少將就回憶:“我們當時的人員補充制度有一些困難。在二次大戰時,我方空軍單位在作戰之前或同時會一直得到已完成訓練的飛行員補充……但是在第64航空軍,人員補充是用整個師輪調的方式來進行,新到人員對于空戰戰術僅有一點模糊的概念,這讓許多新換上的部隊損失了許多新手。”
而美軍方面,一直是以第4戰斗機聯隊和第51戰斗機聯隊來作戰,新舊人員之間的交接訓練比較完善,新報到的飛行員有老手帶領,先飛次要而危險性較低的任務,等到經驗較多才會擔任在米格走廊巡邏任務。這樣的銜接方式,不但減少新飛行員的損失,在經驗的傳承上更不會中斷。
五 米格15作戰性能不如F-86
在朝鮮戰爭空戰中,雙方的主力空優戰斗機為米格15和F-86,兩者均為二戰后第一代噴氣式戰斗機。一般的說法是,米格15和F-86的性能各有千秋,米格15爬升率高,垂直機動能力優于F-86,而在盤旋性能方面,F-86則優于米格15。
但以上僅僅是簡單的紙面性能比較,實際上F-86在許多方面遠勝于米格15。首先,米格15的37毫米和23毫米機炮射速慢、彈道曲線大,瞄準時要把握準確的提前量非常困難;而F-86裝備6挺12。7毫米機槍,雖然威力小,但彈道平直、射速和備彈量都很高,在空戰纏斗中更為有利。F-86在戰爭中期后換裝A-4電子瞄準具,可自動測距取提前量,這個變化對米格15來說是致命的。而且,F-86操縱性能非常好、飛行平順,米格-15則是相當不穩定,機頭會不意地上揚,在高速時很容易進入危險的尾旋狀態。
米格15存在諸多使用上的缺點,經驗豐富的老飛行員可能還容易克服,但對于新手來說,這些都是致命缺陷。在這里不客氣地多說一句,由于對細節和人機工程不重視,在精密軍用裝備方面,蘇(俄)制產品更多的是中看不中用。
六 戰爭啟示
隨著王海將軍在回憶錄里明言和媒體對旅順蘇軍飛行員烈士陵園的報道,蘇聯空軍在朝鮮戰爭中的角色正逐步為國人所了解。通過前文的敘述可知,蘇聯空軍作為中蘇一方的主力參加了朝鮮戰爭空戰,由于裝備性能和輪戰補充制度的差距,未能阻止美國空軍對制空權的全面掌握。
志愿軍空軍盡管只承擔輔助作戰任務,但對于當年那些只飛行了100多個小時、沒有任何實戰經驗的年輕飛行員,我們能苛求些什么?其實,一個被擊落過三次但卻仍有勇氣爬入另一架飛機的座艙再度出擊的飛行員,其所表現出來的膽識與決心,并不亞于擊落多架敵機的空中王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