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一小长假,来自大中城市的5000多名游客云集广水市的桃源村,吃农家饭、住石头房、赏玫瑰花、品云雾茶,客人有直辖市天津的,有大城市武汉的,更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信阳、孝感、随州等地的,不约而同在这个天然氧吧当起了3天的菜农、茶农、花农,有的退休老人甚至上了瘾,住在农家“赖”着不走。
一年前,桃源村还是一块璞玉,藏在山谷泉边。没想到一年来保持原貌的打磨,被驴友和摄影家发现,立刻吸引了众多的眼球。桃源村地处大别山系、桐柏山脉交汇处,守望武胜名关,北扼信阳、南眺武汉,是中国曾经南来北往的“茶马古道”。沧桑石房、千亩茶园、万株柿树、原生态植被形成的“沧桑野性美”,赢得了武汉摄影家协会基地的招牌。如今,她已是湖北省发展战略规划办确定的全省“绿色幸福村”试点之一。按照绿色幸福村“风貌自然、功能现代、产业绿色、文明质朴”的建设要求,北京绿十字“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的理念,扎实推进环境整治、生态修复、古民居修缮、景观烘托、有机农业推广、产业合作社组织等工作。随着桃源绿色幸福村建设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人前来这里寻找心灵的慰藉,享受原生态的幸福。
“这是我第三次来桃源,第一次是朋友带来的,第二次是自己来的,这次和家人一起来,等下半年柿子熟了,还会再来加倍享受!”一位来自孝感的刘姓游客说。
如织的游人对三年行动计划之初的桃源村是一个考验。很多人想住在这里,却客房有限。村支书殷修勇是全村第一家“吃螃蟹”的,开的家庭旅馆命名为“背包客客栈”。来自武汉的游客在他家住了两晚后,高兴地说:“以前只听说广水是武汉的后花园,现在我觉得桃源村就是陶渊明家里的桃源。清新的空气、甘洌的山泉、有机的食物、朴实的民风,让我找回了小时候的记忆,也让孩子感受到城市无法给予的大自然恩赐。”“我们是自驾过来的,爱车只能停在路边,不仅不安全,还造成了交通拥堵!”来自孝感的朱先生说。“这么美的地方,我一直在发微信、刷微博,流量用得太快了,要是WiFi全村都覆盖就好了!”一群90后的游客一边说一边不停的拨弄着手机。一个小胖墩嘟着嘴说:“我带的零食都吃完了,可惜没有地方买当地的小吃货!”
桃源村水库的鱼自然放养,不喂化肥和激素饲料,是远近闻名的“野鱼”、“有机鱼”,每年春节前捕鱼的时候,都会出现“人比鱼多”的抢购场面。可现在,承包水库的村民陈甫亮喜笑颜开,“每天都有人来钓鱼,我也就不用到年底协调解决人鱼矛盾了,价格还更合算。”他还说,现在游客多了,顺便将水库边照鱼的小屋子改造成了小卖部。
桃源“绿色幸福村”还处在建设改造阶段,就吸引来了如潮游客,这让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村民眉开眼笑。开办“农家乐”餐饮的,每户月入万元以上,这可是以前几年锄禾挖土的收成啊。有机茶叶身价翻倍;垂钓、采摘、农事体验等农耕文化也卖出了供需双赢的价钱。还有在外打工的回来施展宏图。以前在广州火车站前开餐馆的汪海亮,如今在桃源村自家开起了“杨树棚农庄”;原来在广州一家电子企业当工人的汪洋,如今在桃源村办起了桃源茶厂。收入比城里高,开销比城里低,妻儿老小就在身边,一家人其乐融融。
小长假5000多人的游客量让大家看到了桃源村美好的未来,群众路线主题实践活动在这里开始注脚。广水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杨甫权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改进工作作风,深入村组农户,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水电路改造,推进以恢复老河道为主的水系治理,形成“山路弯弯到桃源、水路悠悠赏桃源”的特色;丰富当地传奇人文景观细节,让客人步步可看景,处处可赏景;坚持“政府主导、市场主引、农民主体”,尽快成立桃源村级金融和农民合作社,积极构建桃源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立内部管理机制,完善《村民公约》,规范垃圾资源分类管理、治安维稳、环境保护、待客礼仪等日常行为,营造文明、和谐的乡村居住和旅游养生氛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