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 同城上市后,創始人姚勁波本以為可以松一口氣了,但他突然發現,一大撥類Uber 式O2O 公司正強勁崛起,已勢成威脅。這批公司大都向58 同城用戶提供近乎標準化的上門服務。它們對服務品質有著較強的控制力,并借助移動支付輕松實現了交易的閉環。更要命的是,借助LBS 和移動社交網絡,它們的生產效率和用戶體驗,相較PC 時代的分類信息網站,已高出太多。此外,有些公司已融到了很多錢,顛覆58 同城已成公開表態。 短暫的情緒波動后,姚勁波確認了以下兩點:第一,在生活服務業,信息是基礎,永遠有價值,大而全的分類信息網站仍有生命力。58 同城財報可予以佐證。第二,前述O2O 公司在某些垂直細分領域,將很大程度上替代對應的線下門店,并將逐步瓦解分類信息網站的客戶基礎,因此58 同城必須積極應對這一挑戰。 事實上,對58 同城這樣市值在三四十億美元的中巨頭而言,所處行業的巨變意味著一次向上攀升的機會。如果它們能夠像當年的阿里巴巴一樣,將平臺開放,再通過投資、內創業等舉措,把更多創業者綁到自己的戰車上,從而建立起一個枝繁葉茂的生態體系,那么,市值高于100 億美元并非沒有可能。 58 同城已朝此方向邁了幾步。 58 同城的生態體系布局于生活服務業,基石則是海量用戶。成立近10 年來,58 同城在信息服務方面較好地滿足了用戶需求。這一多年積攢的勢能(包括品牌、流量、資金等)導向該領域任何一個垂直細分市場,都將為之帶來顯著變化。 就同業競爭而言,比58 同城資金更為雄厚的公司,在對生活服務業的理解上,大多不如前者,而鮮見的對該行業獨具深刻認識的公司,則大多不如前者財大氣粗。 58 同城生態體系包括58 同城、58 到家兩個品牌,分別覆蓋生活信息服務與生活服務交易兩環節。同城大而全,到家小而精。兩品牌均可共享母公司資源。兩者均具投資功能。姚勁波力圖通過投資的方式,將該領域從初創期到中后期富有前景的創業項目一網打盡。 58 同城或將成為生活服務業O2O 領域最大的生態體系。 以下為姚勁波口述: O2O 不可怕 我并不認為生活服務業已經演進到了從信息走向交易的階段。在房產、招聘、二手車等58(即上市公司58 同城,下同)主要業務領域里,我還看不到有人在跟我們競爭。 以二手車為例,什么優車誠品、大搜車等,我都知道,但它們并不是來挑戰58 的。 現在的二手車創業公司,幾乎全都是中介模式。它們大多提供二手車質量擔保或檢測服務,以便讓用戶放心來買,但用戶不知道上述平臺在售二手車的詳盡信息,于是就到58 同城上找車,因為我們的信息是海量的。所以,它們通通是我們的客戶。 這個創業群體的存在或發達,對58 而言并非壞事,它們其實是在幫助58 做好二手車生態環境,比如為用戶提供更多的真實的信息。 房產、招聘等品類也如此。愛屋吉屋、優客逸家等新公司,也是我們的客戶。用戶需要在一個地方找到所有的房子,這就是分類信息網站存在的價值,它大而全。 在本地生活服務業中,一個品類能夠用交易替代信息,應具備以下幾個特征:第一,該服務的購買頻率足夠高。如頻率很低,它很難實現交易的閉環,因為用戶根本不會去找你。第二,用戶能夠很快做出消費決策。換言之,是否購買,用戶無須做很多研究和溝通。第三,該服務與地理位置相關。 符合這些條件的品類其實不多。這也是在美國、日本和歐洲,生活服務業仍以信息服務為主要生態環境的重要原因。信息服務是人類社會的基礎架構,它已存在數百年。有些需求就是個性化的,無法標準化。 用戶對信息的需求并未降低,只是增幅放緩了。但即便如此,58 在2014 年實現了差不多翻倍的增長。我們的房產、招聘等品類,完全看不到增速減緩的趨勢。我的感覺是,業務每往前走一步,路就更寬一些。 生活服務業里有很多機會,也有很多“坑”。應該說,近一兩年來,只有部分品類到了向交易環節過渡的階段。很多人一直瞎嚷嚷,說什么O2O 時代來了,但到現在為止,O2O 仍處于發展的很早期,真正成規模的服務也就兩個半:打車算一個,外賣算一個,代駕算半個。除此之外,還有日訂單量超過1 萬的嗎? 以投資代轉型 如果有新品類出現了訂單量大增的趨勢,58 會去研究和探索。說不定我們的研究比其他人更系統化。得益于同城這個分類信息平臺,我們了解了大量的用戶行為,比如什么類別火、什么類別有很大的需求等。 所以,在做得比較重的品類里,58 可能會做一些投資。58 有內部孵化項目,比如58 陪練等。我們連品牌帶用戶帶團隊全給創業者,但它是獨立的公司,我們是投資行為。對外,我們投了E 代駕。此前用戶在58 找代駕,打過去是一個代駕公司在接聽電話,現在用戶打過去,是他身邊一個有車的人接電話——這一模式的效率,肯定比58 原來的模式更高。58 的代駕頻道以后就是E 代駕的了。我們的初衷還是提高用戶體驗,誰的服務更好,我們就扶持誰。 隨州58同城_翔聯商務(解放路105號) 電話:0722-32858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