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指间流沙 于 2016-1-26 09:13 编辑
昨天下午(1月23号),我接到一个电话,是抗战老兵林支荪的孙子,他在那边哽咽的说:爷爷刚才已经去世了,感谢你们志愿者一直对他的关爱,让他这辈子没有遗憾。我一时语塞,不知道如何安慰。这已经是最近三年离去的第二位国军老兵。挂掉电话后,我的脑海里一直到现在,都会反复出现两种画面,一个是战场上冲锋陷阵,跳跃滚爬的年轻战士;一个是躺在病床上病入膏盲,骨瘦如柴的老人。我不知道老人是不是真的没有遗憾,他的孙子曾经问他,当年为什么坐牢?犯的什么罪?他只说了一句话:我没有犯任何罪。也许至死,他都没有弄明白,造成他家破人亡的根源在什么地方,这不仅是他个人的悲剧,也是中华民族的悲剧。
林老生于1920年,16岁投笔从戎,次年开赴淞沪会战前线,三个星期下来,全师一万多官兵只剩下600人,其中还有300人是炮兵,步兵基本伤亡殆尽。老人作为炮兵,侥幸生还。其后参加台儿庄会战,武汉会战,期间作战勇敢,升任中尉连长。不过,这最终都成为他一生的噩梦。
1月16号,我曾经组织了十多个志愿者去看望林老最后一次,送去了将近2000元的钱物。去之前我们不知道,这些对他已经没有意义了。去的时候,他躺在床上,听说我们来了,不住的哭泣:我受不起啊,受不起啊。。。老人哪里知道,他配得上任何荣誉。我只能自责,我们来晚了,发现老人太晚了。我们只有替国家给您赎罪。他的孙子告诉我们,老人可能活不到过年。虽然他的身体一步步走向枯竭,但是神志非常清醒。
每年我都会看望好几次,只是见他身体日渐衰弱,2013年发现他的时候尚且站着,慢慢的就坐着,后来躺在医院一年之久,最后一次,已经灯枯油尽。在1月16日我们看望的五个老兵里面,他已经是第二个卧床不起的国军老兵。
24号,艳阳高照,却是农历2015年最冷的一天,最低温度零下10度。我一个人买了花圈,纸炮和一份礼金,去殡仪馆送林老最后一程。和生前一样,在殡仪馆里三个离世的人里面,林老依然最为冷清。在凄惨悲凉的氛围中,林老离开了。他的父亲曾经是辛亥革命元老,被北洋政府冤杀。林老1953年因反革命罪入狱,妻子改嫁,十间房子没收,八岁的儿子无依无靠,投奔他于襄北农场,和电影里小萝卜头一样。刑满以后,因无家可归,在监狱做饭买菜达十年之久,后来被强制遣返。86年儿子因病无钱医治去世,儿媳改嫁,白发人送黑发人。人世间最深的苦难,都和他如影随形--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社会,国家,亲人都抛弃了他。那个时代有多少人歧视过他,现在我们就应该有多少人纪念他。
幸好老天有眼,为他留了最后一个血脉,他有一个优秀孝顺的孙子。老人出狱以后,靠自己扫大街,卖馒头辛苦供养孙子读书,如今,孙子已经是一所职业技术学院的英语老师,这才让老人晚年过的相对比较安逸。老人曾经告诉孙子,在他毕业之前,一直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孙子上班以后对他照顾很好,这也是他最大的安慰。
老人1950年考取公办教师,后来因为入狱而被开除公职。1986年,随州市人民法院撤销原随县人民法庭判决书,宣告无罪。2015年下半年林老的孙子知道这些以后,多次找各级领导,希望晚年给老人一点照顾,还没有等到落实,老人已经先走一步。
还有半个月就要过中国传统的春节,所有的人都在欢天喜地的准备年货,迎接新的一年到来,林老终于没能坚持到春节,他已经看不到2016年的第一缕曙光。
我不知道在他最后的时刻,是否回想自己坎坷的一生,耳边是否依稀又听到了大炮在轰鸣,滑膛枪在鸣放和战场上那陌生、哀愁的呻吟。
老兵永远不死,只会慢慢凋零。
林老,一路走好!
2016年1月24日下午3点
2014年林老
2015年的林老
病逝前七天,1月16日看望林老。(图中为林老的孙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