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價格日漸走低以及諸多城市的“禁摩令”都對摩托車企業發展產生了不利影響,2011年摩托車全行業盈利總額僅為27億元左右,同比下降20%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最新數據顯示,我國2011年摩托車行業產銷數量分別為2700.52萬輛和2692.77萬輛,同比增長1.21%和1.32%,中國摩托車市場產銷數量連續18年位居全球第一。然而,光環數字的背后,卻是國內諸多摩托車企業面臨巨大的經營壓力。 中國嘉陵(600877,股吧)日前發布了2011年度業績預虧公告,公告顯示,2011年巨虧2.16億元。 中國嘉陵折射行業困境 作為中國最老的摩托車企業,創始于1875年的中國嘉陵于1938年遷至重慶,歷經滄桑歲月,也有過不小的輝煌。 中國嘉陵只是中國摩托車企業發展的一個縮影,隨著汽車價格日漸走低,以及諸多城市的“禁摩令”和摩托車企業生產經營管理成本的上升等因素,都對摩托車企業的發展產生了不利影響。2011年國內摩托車全行業盈利總額僅為27億元左右,同比下降接近20%。 在這樣的情況下,摩托車企業開始尋找新的利潤源泉。重慶摩幫占國內摩托車產業專利總量的33.51%,是中國摩托車行業絕對的大哥。然而,作為重慶摩托車企業的龍頭中國嘉陵,其巨虧的爆出,折射了重慶摩托車企業的經營壓力。 某知名證券公司行業分析師表示,中國嘉陵之所以會出現嚴重虧損,主要是作為中國兵器老國企,產品單一,抗市場風險能力弱。目前,中國嘉陵的主導產品只有摩托車及其發動機、光電產品和電動自行車,其中摩托車及零配件收入占總收入的99.98%,如此單一產品將面臨巨大的市場風險壓力。 國內摩托車企業需自救 如何自救?這成為當前國內摩托車企業面臨的主要難題。 經營多元化似乎是一條不錯的選擇。力帆轉型生產汽車和搞房地產,宗申動力(001696,股吧)拓展產品到電動自行車、旅游業、農業、室內外裝飾裝修工程施工和高科技開發等行業,這些摩托車企業的自救和產品多元化是成功的。 然而,中國嘉陵除了摩托車主營業務之外,產品十分單一,旗下的光學元件和光學鏡頭要想在短時間內取得突破,可能性甚微。 資產整合是第二條路徑。華龍證券分析師牛陽表示,進行資產重組或置換是自救的一條捷徑,作為兵裝集團旗下的中國嘉陵,以及建摩B都面臨虧損的壓力,但是完全可以發揮各自的資產優勢進行互補。 第三是向海外要市場,非洲和南美洲等地是國內摩托車出口的理想市場。力帆摩托海外事業部副總經理朱小滿、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摩托車分會秘書長李彬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都表示,受制于人民幣匯率上升的影響,對中國摩托車企業出口十分不利情況下,中國摩托車企業應該提升其摩托車品牌知名度和技術含量,想方設法增加出口量。 中國嘉陵2011年上半年出口收入25266.45萬元,占主營收入19.2%,海外市場的低迷導致了中國嘉陵的虧損嚴重。林海股份(600099,股吧)2011年雖然盈利只有幾百萬,但是2011年上半年海外收入占比接近50%,力帆和宗申動力上半年海外主營收入分別占據48.94%和34.86%。由此可見,中國嘉陵的海外市場仍有很大潛力可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