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峰塔墓地的新發現和學術價值: 文峰塔墓地發掘不僅獲得了一批重要曾國遺存,而且創造多個首例 一、首次在隨州境內科學地、完整地揭示了一批春秋中晚期至戰國早期的曾國墓葬,并出土了大批帶有曾字銅器的銘文,是建國以來所發現墓葬身份明確最多和最為集中的一次發現。對于判定墓葬國屬及墓主身份具有重大的學術價值。曾、楚墓葬的同時發現,對確立楚滅曾的確切年代提供了重要的考古年代學依據。 二、首次在隨州境內發現了曾國的車馬坑,已清理的3座車馬坑為2馬駕和4馬駕。對認識和揭示春秋曾國車馬殉葬制度提供了重要實物依據。 三、首次新發現了一座戰國曾侯丙墓,其年代略晚于曾侯乙墓,這是繼曾侯乙墓和葉家山西周曾侯墓地發掘后所發現的又一代曾侯墓,填補了西周早期至戰國時期曾國之間的空白,對揭示曾國政治中心的變遷及重構曾國歷史具有重大學術價值。 四、首次新發現了亞字形的墓葬,刷新了目前已有的東周墓葬形制。根據墓葬規模和出土曾侯銘文,可判定文峰塔墓地應為春秋晚至戰國的曾侯墓地。 五、首次新發現了春秋中晚期曾國青銅器失蠟法鑄造的直接證據。在M33出土的一件青銅盤的銅梗上發現了眾多清楚的蠟流痕跡,這一不可顛覆的新發現,使得迄今紛爭不已的失蠟法鑄造法有了一個定說。 六、首次新發現了隨國銅器。在M21中除出土了一批帶曾字銘文的銅器外,同時還發現了一件帶有“隨”字銘文的銅器,銘文為“隨大司馬嘉有之行戈”。 隨字在此無疑作國名,這是建國以來經科學發掘出土的第一件隨國銅器。隨國器出于曾孫邵的墓葬中,為曾即隨說增添了又一重要的新證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