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敗日寇“速戰速決”圖謀 多場戰役殲滅、牽制日軍大量有生力量 “七七事變”后不久,日軍參謀部預定在三、四個月內消滅中國軍隊主力。日軍在戰略上采取“速戰速決”方針。但在武漢會戰前,日軍發動全面對華戰爭已近一年之久,中國雖然失去部分國土,其政府和軍民仍愈抗愈烈,粉碎了侵略者的囈語。于是,日本陸軍部又將占領華中重鎮武漢作為盡早結束中國戰爭的最大機會。 在武漢保衛戰中,我部署百萬兵力,在鄂、皖、贛、豫、湘五省區廣袤土地上,以陸、海、空協同作戰方式,進行了5個月的大會戰,殲滅敵人大量有生力量,至此,日軍銳氣接連受挫,被迫放棄“速戰速決”方針。中日戰爭開始進入戰略相持階段。 1936年,日本制定“北進”進攻蘇聯西伯利亞,“南進”奪取南洋的方針,但在武漢會戰中,日本被迫投入14個師團的兵力,占日本在華總兵力的約44%。這直接導致日軍與蘇軍在中國吉林的沖突中,日軍因兵力不足而失敗。蘇軍因此避免了東、西兩面艱難作戰,集中主要力量對付德國法西斯。不僅如此,日、蘇于1939年發生在中蒙邊境的諾蒙坎事件,日方也因兵力不足而慘敗,其主因是湖北隨棗會戰和新四軍、國軍128師在鄂中、鄂東積極進行游擊戰,加之中國其它戰場,拖住了日軍后腿。 1941年,日軍實施“南進”策略。此時,在湖北境內進行的鄂西會戰、老河口戰役、新四軍第五師發動的漢陽侏儒山戰役等,殲滅和牽制了日軍大量有生力量,支持了湘北、豫南友軍,阻礙了日軍打通大陸交通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