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夢中的綠洲 于 2015-6-26 08:10 編輯
《拐子飯》
文/夢中的綠洲
(一)馬幫印記
時光倒流
噠噠的馬蹄聲由遠及近
一群群馬幫的漢子
圍桌而坐
大塊吃拐子肉海碗喝雄黃酒
把空乏的肚皮裝得滾瓜溜圓
此起彼伏的劃拳聲
將趕路的疲憊一掃而光
拐子飯濃縮住了馬幫的精華
托住了一段久遠歷史的珍貴記憶
(二)品味過早
時間的長河無法淘走你的根基
悠悠的歲月難以淡忘你的芬芳
如今你的足跡遍布隨州大街小巷
無論是達官貴人
還是平民百姓
男女老少把你作為過早的首選
不光是在品味你美食的味道
更是在回味古驛道上的
那一個個馬幫動人的傳說
2015/05/17
【備注】
拐子飯是湖北省隨州市的傳統美食。起源于隨州市馬坪鎮。馬坪鎮是隨州市下面一個縣級市廣水的一個鎮。拐子飯是廣水的一個拐子師傅首創的,傳說這曾經是以前馬幫的最愛吃的早餐之一。將腸子、牛肉、雜碎等放在土罐里熬,加上一些神秘的配方。用餐時,先在你面前放一大碗白米飯,盛一塊剛鹵出來的豬腳(拐子),然后用另一個碗盛上土罐里的肉加上剛燙過的綠豆芽、青菜,外加一碗鍋巴粥,一頓香氣誘人的拐子飯便會讓你食欲大開。
早在八十年代,馬坪鎮的發展和繁榮,匯集了周邊眾多“趕集”之人,蓬農歷雙日,天剛蒙蒙亮時,在通行鎮集的各條山路上,均能見到眾多成群“趕集”之人。
最常見的大多是挑柴或挑米、或其他農副產品,一擔百余斤,翻山越嶺,挑擔急行的人群中總伴隨有“咯吱咯吱”的聲音。
載重跋涉數公里或十多公里,到達街頭早已是舉手揮汗,汗淋漓,體力耗盡腹中空。
而當時的5毛一碗面,根本無法填飽肚子,下館子,耗時又費錢,根本不劃算,敏銳的餐飲業主們關注并改進了早餐材質----一截豬腳(或一截豬膀)、一條小白魚、一撮鹵豆條、一些日常小菜、外加一碗米湯,來一杯麥酒,吃起來即經濟又實在,透支的體力很快就得到恢復。
起初稱之為膀體飯,其后由其最初創始人黃世剛先生,從豬腳的形態上,正式命名為“拐子飯”,俗稱土拐子,故時至今日,在馬坪鎮仍舊以“拐子飯”相稱。
直到九十年代時,馬坪拐子飯才得以傳入應山縣城,并俗稱為“馬坪豬腳飯”!
由于“馬坪拐子(豬腳)飯”的經濟、實惠,且營養價值高,及配菜的多樣化,得到眾多不同人群的青睞和喜好,現在“馬坪拐子(豬腳)飯”已成為廣水本土特色餐飲品牌,并逐步向周邊縣市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