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縣以來,隨縣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爭創“全國綠色能源示范縣”。
14日,全省“三下鄉”集中示范活動在隨縣厲山鎮啟動,隨縣中醫院派出10名醫衛人員、8臺專用設備,4個接診臺前排起免費就診的“長龍”。醫療隊隊長王松說:“3年前,這支隊伍只有5個人,設備簡單,下鄉一天接診不到100人。”
一支下鄉醫療隊的成長,是隨縣“三下鄉”陣容壯大的濃縮版。該縣縣委常委、宣傳部長邱立平說:“秉承惠民宗旨,隨縣‘三下鄉’之路越走越寬。”
從“三下鄉”到“多下鄉”
連日來,隨縣厲山鎮神農廣場群眾接踵而至。吸引眼球的,是展示在廣場四周的一幅幅精美書畫作品。
隨縣神農廣場是隨縣送文化下鄉的主陣地,每年都有攝影展、書畫展、歌舞表演亮相。活動次數多了,群眾眼光高了,“老面孔”不能吸引新眼球。這一次,主辦方別出心裁,舉辦隨縣、曾都、廣水三地大型書法美術、詩詞楹聯暨法治文化宣傳交流展,書畫名家現場送春聯。(如右圖)“百余位書畫家獻藝,一共250幅作品。作品多了、品味高了、活動內容多了。”活動主辦方介紹,三地舉辦這一活動,在隨州地區還是第一次,作品數量、參觀人數都遠超往年。作品展出第一天,就有2000多群眾先睹為快。
隨縣版圖面積居全省縣級市第一,山地、丘陵占70%。以前“三下鄉”,因人員少、裝備差,難免力不從心、顧此失彼,老少邊窮地區常常是“三下鄉”盲區。經常送衛生下鄉的姚春燕回憶說:“一天不歇氣,腿都站腫了,還有村民看不上病。”
為破解下鄉不足問題,隨縣爭取省直部門支持,組織縣直部門聯動,發動群眾參與,匯聚人、財、物資源向基層傾斜,推動“三下鄉”向“多下鄉”轉變。“多下鄉”多在哪里?
參與部門多了,“獨角戲”變成“大合唱”。不僅科技、文化、衛生部門下鄉,民政、勞動、教育、社保、環保等所有涉農部門積極聯動,帶動企業、社會團體、非政府組織、志愿者自愿參與。
下鄉次數多了,“走重點”變成“全覆蓋”。2013年,隨縣舉辦各類“三下鄉”活動1842次,比2010年多1026次,全縣381個村,村村走到。
活動內容多了,政府“配菜”變成百姓“點菜”。過去,“三下鄉”活動只是送文化、送科技、送衛生。如今,根據農民需要,送資金、送物資、送技術、送項目、送發展、送溫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