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歲豐橋位于玉石街和沿河大道交界處東20米左右,與“飛來土”相望。該橋始建于明成化十五年(1479年),橋名寓意歲歲豐收。后毀于洪水。弘治十年(1497年),知州李充嗣于原橋以南百歩處沿用原名建此橋,故此橋又名李公橋。后因洪水損壞,咸豐二年(1852年)群眾捐資修復。
為使橋更牢固,古人在建橋時用兩根鐵鏈將橋墩連接,鐵鏈在波光粼粼的水中,猶如蠕動的兩條蜈蚣,故有“歲豐橋下鐵蜈蚣”之說。如今鐵鏈已不知所蹤。吾等也未曾識得“鐵蜈蚣”的尊容。
歲豐橋應該是古人經“半邊街”通往城西的必經之路。直至前幾年緊貼橋的下方建一新橋,歲豐橋才得以“退休”。歲豐橋雖歷經數百年,至今基本完好。相關部門應該加大保護的力度。還以橋的原貌,讓橋面古樸的石條、橋下蠕動的蜈蚣再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