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到6月21日正是24節氣里面從小滿到芒種的時候,意味著上半年農忙季節正式到來了。 在隨州地區常見的農業經濟作物中,主流的就是水稻和小麥大麥了。熟悉農村的人大概都知道,現在種麥子是越來越少了,因為經濟和人力投入很難獲得可觀的回報,大多年輕人也不愿意回到故土伺候黃土地....去城里打工獲得的收入會是在家種植普通農作物的數倍。當然,水稻種植很多人還是非常重視的,畢竟湖北作為魚米鄉之一,湖廣熟,才有天下足一說!
現在的農業生產面臨的局面其實非常尷尬,最近十年,每年中央的一號文件都重點關注和支持農業生產領域,力求鞏固農業生產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其實很多人也都明白,包括取消農業稅,搞各種農業糧種、耕地、養殖、牲畜直補在內,從中央財政直接一竿子插到縣鄉(鎮)財政,轉款劃入農戶的專門賬戶。雖然在調動廣大農民從事農業生產的積極性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農田荒蕪,耕地被占的現象在部分農村,尤其經濟發達縣鄉或者城市近郊依然很常見。
都知道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哪里有高收入,勞動力就會流向哪里。城市化無疑是當今大趨勢,當然國家對農業尤其是糧食生產領域的支持是不會放松的,也是當今的世界主流。糧食安全永遠是一家、一國必須考慮的基礎性問題,或許很多臨近退休的人都知道建國初期的幾次大饑荒,甚至70年代農業合作社時代,很多家庭都是會為糧食發愁的,非勞動力一天吃一餐、兩餐,餓肚子的情況非常普遍。糧食才是人生存的第一大需求,汽車可以不開,但是飯不能不吃。
土地制度是一國政治經濟的根本,目前實行的聯產承包和允許框架內的土地流轉制度,在契合目前社會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上已經突顯出了矛盾,雖然短期內不可能有很大的變動,但是調整是農業發展之必然大勢。土地權屬關系的變動或許才是從根本上解決農業生產積極性,帶來生產效率爆發的源點,當然不是說全部走歐美農場模式或土地私有的路子,在部分區域有限度的產生一些農場主,培育一些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未嘗不可..
網絡上常見的各種段子,有說在朝鮮、越南等地區用一袋大米、一袋土豆就有可能換回一位媳婦...朝鮮的海關安檢人員也可能會為得到了一瓶中國產啤酒而驚喜甚悅!這或許是調侃, 但是側面上也證明了糧食,食品對人的一國一家的重要性。
作為人類最基本的需求,除了食物還是食物!有人說搞農業沒前途,但是國家不能沒有農業,不能沒有人去種田!
其實,農業領域更需要科技的支持...走現代農業才是發展之路。
25日中午隨州近郊的幾個農忙場景,相比前些年的手工勞作,現在的農業生產效率相比幾年前,十幾年前還是提高了很多倍....(見下圖)
IMG_0269.JPG (101 KB, 下載次數: 21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4-5-26 00:00 上傳
久保田 小型收割機,非常適合隨州這種丘陵地區的農田。
1237776919.jpg (121.32 KB, 下載次數: 206)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4-5-26 00:00 上傳
久保田 小型插秧機,效率是手工的很多倍。
6117651073424832718.jpg (101.23 KB, 下載次數: 214)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4-5-26 00:00 上傳
部分農戶還是會選擇手工插秧...插完一畝地要花上好多個小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