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稱由來:“隨州泡泡青”,又名皺葉黑白菜,是十字花科白菜類不結球白菜,是隨州古老的地方蔬菜栽培品種。受氣候和土壤等多種因素影響,長期以來只有在隨州城區周圍十余個鄉鎮種植,其營養體葉片具有營養豐富、葉色濃綠、葉片肥厚、柔軟滑嫩、清爽可口的特點,有非常獨特的風味。其種子在此范圍以外種植雖能正常發芽、生長、開花結實,但品質降低,風味喪失。由于泡泡青的葉面上鼓著密密的泡泡,人們都叫它泡泡青。
1.概述 學名:皺葉黑油白菜 俗稱:泡泡青 植物屬性:十字花科白菜類不結球白菜的越冬栽培草本植物 外貌特征:葉泡濃綠至墨綠,葉片呈泡狀,色澤烏黑,全綠,葉肉厚實,質地柔軟 食用部位: 主要以柔嫩葉供食,后期也可食用嫩莖 營養價值:含有豐富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胡蘿卜素、維生素和礦物質 主產地:湖北省隨州市曾都區、隨縣等地 生長情況:“隨州泡泡青” 冬前植株葡伏或半葡伏生長,株高10-15厘米,開展度10-15厘米,每株有效葉18-20片。葉長19-15厘米,葉寬10厘米左右;苗期葉柄較長,葉片有毛;中期(食用期)葉柄短、扁平,正面葉色濃綠,背面嫩綠色,卵圓形,葉面皺縮,肥厚,較多泡狀隆起,無毛;主根粗壯,根須發達,抗寒能力較強,屬耐寒性蔬菜,能耐-1。C——3。C,短期可以忍耐-5。C—-8。C低溫。春季氣溫升高后植株直立生長,株高50-70厘米;3月上旬抽苔,主枝粗壯,一般分枝8-15個,花瓣金黃色;籽粒較小,褐黑色,有光澤,千粒重2.8克左右
泡泡青的學名叫皺葉黑油白菜,由于它墨綠色的葉面呈泡泡狀,隨州人習慣稱之為泡泡青。泡泡青系隨州曾都區特有的地方品種,具有悠久的栽培歷史,是十字花科白菜類不結球白菜的越冬栽培草本植物。該品種屬塌地生長植物,葉泡濃綠至墨綠,葉片呈泡狀,色澤烏黑,全綠,葉肉厚實,質地柔軟,抗寒性強。泡泡青主要以柔嫩葉供食,后期也可食用嫩莖,口感甜、嫩、鮮、爽,經霜雪后,品質尤佳,一般在春節前后上市,是城鄉居民春節期間尤為喜愛的菜肴之一。泡泡青富含豐富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胡蘿卜素、維生素、膳食纖維和礦物質,是無公害綠色產品。 泡泡青的主產地是隨州曾都區,在寒冬臘月及春節期間上市。曾有人將泡泡青種子帶到外地種植,但長出來的菜色淡、不起泡、葉夾長、起高桿。無論是外形還是味道都與隨州本土泡泡青相差甚遠。專家稱,出現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泡泡青對氣候和地域環境有很強的選擇性,只有在隨州這種南北過渡地帶冬季干冷霜凍的氣候條件下,才能長出隨州特色的泡泡青。因而泡泡青成為隨州曾都的特產蔬菜,全國獨一無二。 泡泡青在霜凍前與霜凍后口味會有很大的改變,霜凍或者雪冰之后,口味更加濃郁,菜葉深綠,營養富集于菜葉上。所以本地人喜好寒凍之后的青菜,價格也隨著時節而上漲。隨州本地人更愛冬季火鍋中放入洗凈的青菜,高溫燙熟時,葉子營養流失更少,清香爽口。 由于泡泡青的生長期在寒冷的冬季,因此無病蟲害,也不須使用農藥,是真正天然的時令蔬菜。泡泡青因其獨特的品質和豐富的營養在隨州地區普遍種植,一般作越冬作物露地栽培,9月中、下旬開始分期播種,11月至次年2-3月采收上市,立春后開始抽苔開花。泡泡青因其獨特的品質和豐富的營養在隨州地區普遍種植,每年種植面積達5萬畝左右,每畝產鮮菜1000公斤左右,每年可產鮮菜5萬噸左右,單項總產值在5000萬元左右。泡泡青過去主要在本地區銷售。近幾年,隨著人口流動性加大,泡泡青逐步享譽省內外,甚至成為隨州人招待貴賓、饋贈外地親朋好友的禮品。 隨州“泡泡青”已經取得國家農業部頒發的綠色產品認證。農業部食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武漢)對曾都“泡泡青”檢驗報告顯示,該產品營養物質豐富,是無公害綠色食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