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農家公社 于 2015-12-1 09:18 編輯
農家公社成立以來一直以“微公益、興農村”為經營理念,在前期準備過程中已多次走訪實地考察隨州市農村現狀,經過討論后,農家公社決定此次的走訪目標為遠離鄉鎮的深山貧困農戶—隨州市29個重點貧困之一的淮河鎮桐橋畈村。
1.webp.jpg (50.46 KB, 下載次數: 84)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5-12-1 09:14 上傳
此次出行我們在團市委青工青農部周部長的帶領下,前往隨州市淮河鎮桐橋畈村。此次下鄉扶貧活動一行的還有隨州市博裕生態農業公司同行一同前往。我們一路直達淮河鎮,后驅車近一小時來到一個遠離淮河鎮的市重點扶貧山村——桐橋畈村。放眼望去一間間黃土壘建的瓦房,像時光在這片土地刻下了一道道深深淺淺的傷痕,也像生活在這里樸實的農戶一樣,經過了歲月的洗禮,看起來格外滄桑。村里人煙稀少,整個村只有三五家住戶。
到達村莊后,我們找到一家院外有散養土雞的普通農民家里。一位大叔看有人來了忙出來熱情地迎接,我們告訴他此次前來是為了了解他們的生活現狀并和他們商議是否有意向與農家公社合作,大伯聽完我們的解說,很高興地說道:“家里就剩我和老伴,孩子們都出去了。我們農村人自己養的雞和雞蛋,平時都是養著自己吃的,有時候想拿一些到集市上賣也不方便,山路不好走。以后如果你們能來收就好了,這樣我們也不愁賣。”大叔請我們坐并熱情地給我們到了熱水,還告訴我們村里的有人像他們一樣,即使家里有土雞、土雞蛋想賣出補貼家用也因山路遙遠,沒辦法運輸賣出去。聽了他的話,我們立即動身前往下一戶農家。
3.webp.jpg (61.36 KB, 下載次數: 59)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5-12-1 09:15 上傳
讓我們沒有想到的是我們又驅車走了大約半小時才看到有村落,見有人來,路邊的大嬸主動帶我們來到她家。她告訴我們家庭條件本就不好,上有幾十歲的老母常年生病需要人照顧,下有還在讀書的孩子,所以日子一直過得緊巴巴的。農家公社張總聽說后,親切地說:“您家里有新鮮的土雞蛋么,我們可不可以帶一些回去?”大嬸從自己的房間里拿出二十個雞蛋說道:“冬天到了,雞不咋生蛋, 我們留下一些給老人吃,剩下的,你們看的中就帶走吧。”說完她給我們找了個紙盒,鋪上了稻草,將雞蛋整齊地放在上面。我們要給她錢,她卻說:“我們這里平時也沒人來,就當我招待你們了。”
2.webp.jpg (52.47 KB, 下載次數: 6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5-12-1 09:15 上傳
張總說道:“我知道你們十分不容易,養雞收雞蛋,如果不是賣給我們也可以賣去鎮上換些錢補貼家用,我們來本就是想與你們商量以高于市場價收你們的雞蛋,好為你們減輕一些生活負擔,你如果不肯收錢,那我們來不但沒有幫到你們,還給你們增添了麻煩。”大嬸聽到這番話才把錢收下。
由于時間原因,我們沒停留多少時間,又去了同村的其他幾戶看了看,鄉親們見我們到來都十分熱情,我們又收購了近百個雞蛋,我們答應村民一旦時機成熟便會與他們簽訂合同,建立完善的體系,長期收購他們的雞蛋,為他們提供穩定的經濟來源。由于天色漸晚,我們便驅車回家了。 在回家的路上,同事們一路上都在討論怎樣做才能更大程度地減輕他們的生活壓力,為他們創造更穩定的經濟來源。如果農家公社能多收購一些他們的雞蛋,他們的生活是不是能夠寬裕一些,冬天到了他們是不是能多添幾件衣物,過上一個暖冬……
后1.png (39.84 KB, 下載次數: 86)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5-12-1 09:16 上傳
后2.png (73.07 KB, 下載次數: 6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5-12-1 09:16 上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