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命令如山倒,六十軍醫院第三分院院長張進錫接到命令,立即將242名能走動的傷員,分配給全院每一名醫生和護士負責帶領于當日中午向三八線上的馬平里方向轉移。張道華分到了7名傷員,其中一名是剛送來的還處于昏迷中,另6名一人失去一臂,一人腿傷,四人頭部負傷。行動前,院領導再三宣布轉移途中要經過敵人的飛機和炮火封鎖區,甚至會遇上敵人,負責帶領傷員的醫生護士要機警靈活各自為戰,想方設法沖出包圍圈。張道華接受任務后,先將7名傷員安排到隱蔽處作了簡短的動員就背上那個昏迷的傷員,帶著其他6名傷員向馬平里方向突圍。是時,由于敵機的封鎖,一八○師部隊從22日開始已經斷糧,張道華和三分院的醫護人員也是好幾天沒有開灶了,但是她還要背負比她體重大的傷員行軍,連續翻越了三座大山行軍四個小時,穿過了敵人四道炮火封鎖線,累得她汗如雨下。行軍路上,并不是那么平靜,常常遭到敵人攔阻,炮彈不斷在頭頂上空或身旁爆炸。經過戰火洗禮的女兵們已經有了躲避炮火襲擊的經驗,凡聽到打過來的炮彈發出呼嘯的聲音時,說明炮彈較遠,可以不理它繼續行軍,如聽到炮彈發出哧哧的聲音,說明彈著點很近,必須立即臥倒隱蔽。就在敵人不斷的炮擊中,醫院不少同志犧牲了,負責管理醫院的幾個主治醫生被炸死了。在彈如雨下的情形下,人們時而臥倒,時而躍起,因而亂了行軍隊形,有的人跑在前面,有的人掉在后面,張道華組的一名傷員因此而掉隊了。張道華又返回去尋找,她憑著經驗和機靈,勇敢反復行動在封鎖線上,終于找到了那位因腿部受傷而掉隊的傷員,隨即,又背起那位昏迷的傷員繼續行軍時,側面公路上敵人的機槍射過來了,一發子彈擊中了她的雙眼,流血過多,當即昏迷倒地。這時那位腿部負傷的傷員深感這位小妹妹護士為返回去找他而脫離了大部隊又負了重傷,他決心照顧她,背著她突圍,但腿疼不能如愿,急得痛哭,約半小時后,張道華醒來了,她聽見那位掉隊的傷員的哭聲,她心痛而又含有責怪的語氣對那位傷員說:“現在我們處在敵人的眼皮下,你哭什么,還不趕快走,等到天亮就走不了了,你趕快沿公路向北走去找醫院和大部隊。”她將她身上的急救包交給傷員,推他趕快走,那位傷員泣不成聲地說:“好!我爬也要爬回去,要同志們來救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