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隨天隨地 于 2014-3-9 20:29 編輯
一、隨州政區的變遷及其地位
隨州地廣人眾,向為鄂北 各縣之冠。宣統三年(1911年),有167,217戶、1,100,670人。民國年間因戰亂頻 仍,人口呈下 降趨勢:1934年減至149,000戶、750,000人,抗日戰爭期間更減少至113,744戶、701,5 05人。
清同 光年間,隨州行政區劃大致沿襲清前中期定制。同治八年(1869年),除關廂外,共有4鄉22里,每里10甲。4鄉即:
州城以東的上名鄉:轄平港里、古馬里、黃連里、金錢里、大義里;
州城以西的涢山鄉,轄梅立里、落棚里、銅缽里、圣堂里;
州城以南的涢川鄉,轄府君里、 紫溪里、君山里、歸仁里、新廂里、楚里、潞里;
州城以北的歲豐鄉,轄會盤里、仁心里、 正司里、歸化里、關廂里和城廂。
民國初年,舊制尚無變更。直至1930年前后,方將清代里 甲劃分為20個區。1931年改劃為10個區,各分轄若干鄉。1937年更合并為6個區,其中:
萬家店區轄淅河、塔灣、高城、神農、佛山、兩水等6鄉;
天河口區署轄祝林、草店、天河口、 劉家河、萬和、青苔等6鄉;
吳山區轄新城、王家集、唐王、萬福等4鄉;
環潭區轄環潭、安居、氵員水、凈明等4鄉;
長崗店區轄長崗、洪山、雙河、尚店、古城5鄉;
貫莊區轄均川、 柳林、慈山、文毅、洛陽、紫石6鄉。
抗日戰爭爆發后,境內共產黨、國民黨、日偽三種政 權交叉并存,控制區域犬牙交錯,行政區劃呈現復雜的局面。時至1949年,全縣計設10區73 鄉,下轄858保4417甲。區公所中除一區設于縣城外,其余分設萬家店、草店、萬和店、唐 鎮、厲山鎮、環潭鎮、茅茨畈、均川鎮、洛陽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