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縣以西周封國隨為名。春秋分屬隨、厲、唐三國。戰國末屬楚,置隨縣。西魏大統十六年(550年。一說大統元年即535年)置隨州。明洪武九年(1376年)降為縣。十三年(1380年)復為隨州。1913年改隨州為隨縣。1952年屬襄陽專區。1970年屬襄陽地區。1979年析隨縣城關鎮及近郊設縣級隨州市。1983年8月19日,撤銷隨縣并入縣級隨州市。1994年改為省直轄。2000年設立地級隨州市。2009年7月28日劃出部分鄉鎮成立隨縣,轄19鎮。
厲山鎮
傳為神農氏出生地,因神農號厲山氏,故名。西周為厲國都城。
萬福鎮
傳古時有萬、肖二姓在此開店,后萬姓發達,時人認為萬姓有福氣,故名。
高城鎮
傳明時當地有名士高梁振中狀元,顯赫一時,故稱為高城。
殷店鎮
原名雙河鎮,因處二郎河與朱家河匯合處而得名。清咸豐六年(1867年)毀于山洪,后殷姓在舊址西500米開店,因處鄂豫通商要道而成集,以駐地殷店取名。
草店鎮
因地處鄂豫要道,古時有人在此搭茅草屋開店,故名。
小林鎮
襲用舊集小林店而命名。
淮河鎮
原名草店,因與縣境草店集鎮同名,且地處淮河發源地南岸改今名。
萬和鎮
傳明時有萬、何二姓在此分設“萬隆”、“何盛”典當鋪稱萬何,后以“和氣生財”改稱萬和。
尚市鎮
原名上市,清同治六年(1876年)先后興建老關唐、佛音寺、朝陽寺三座廟宇,和尚云集,故名尚市。
唐縣鎮
西周于此建唐國,秦漢為唐縣治所,故名。
吳山鎮
原址位于吳山南麓,1965年為吳山水庫所淹沒,遷建于西3千米的肖家灣,稱新吳山店,后改今名。
安居鎮
據《隨州志》載:因“宋時此地建有長慶寺,自宋歷元、明為兵火所不到,人以長慶為福地”,來此附籍者日增,取“安居樂業”命名,故名。
新街鎮
原名劉家河,1954年因洪水沖毀重建,故名新街。
澴潭鎮
傳此地原系涢水中游一深潭,后因泥沙淤積而成。明初有王姓在此居住稱“王家崗”,又叫“茅家集”。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成集。因三面為涢水環繞,故名。
洪山鎮
原名茅茨販。因聚落初成茅屋小街,故名。1948年曾為洪山縣政府駐地改今名。
長崗鎮
傳明初有周長崗在此開店而得名。
三里崗鎮
因所處山崗長三里許,故名。
柳林鎮
明稱黃連店,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移此。因鎮北小河柳樹成蔭,故名。
均川鎮
以均水而得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