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小永遠 于 2015-3-25 11:18 編輯
楚天快報訊 本報記者 朱道全 實習生 陳曉瑩
■喜歡在商場、餐廳等公共場所“蹭網”的市民要注意了,近日,360手機安全中心發布了《2015中國WiFi安全綠皮書》,稱由使用WiFi網絡引發的網銀賬號被盜、個人信息泄露等案件逐年增多。
記者在隨州街頭和商場調查發現,大部分市民都會連接公共場所的無線WiFi。對此,公安部門提醒市民要注意甄別真假WiFi,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數據 八成公共WiFi 15分鐘即可破解
《2015中國WiFi安全綠皮書》顯示,2014年我國公共WiFi迎來爆發式增長。目前,國內WiFi公共熱點數量約650萬個,運營商WiFi超過520萬,商業公共WiFi約100萬,另有約20萬政府公共WiFi,超過1億個家用WiFi。人們對無線上網需求持續高漲,越來越多的餐館、咖啡館等公共場所開始有了免費WiFi,使用者無需密碼,即可用智能手機等移動終端聯網。
但由此引發的網銀賬號被盜、個人信息泄露等案件,也在逐年上漲。據360手機安全中心的一項全國調查顯示,國內80%的WiFi能被輕易破解,這些WiFi多使用了簡單數字組合的弱密碼,一般15分鐘內可破解成功。
而在全國超過1億個家用WiFi中,約有3.3%的WiFi密碼使用低級加密方式,也就是說,有超過400萬家用WiFi密碼設置不安全。半年時間國內就有9.5%的WiFi實際遭遇了蹭網侵害。按照全國約1億臺無線路由器來計算,被蹭網的WiFi數量高達950萬個,而我國上網資費平均每年為1000元左右,帶來的網費損失每年多達50億元。
探訪 公共場合免費WiFi 多數市民并不拒絕
如今,在隨州,WiFi已成公共場所標配,為了吸引顧客,商場、咖啡廳、餐廳,甚至一些街邊的小飯館,都會提供免費WiFi。那么,這些公共場所的WiFi密碼設置如何?市民的網絡安全意識如何?
昨日,記者在大潤發、中百購物中心餐廳看到,很多餐館設有免費無線網,以此吸引更多的顧客。記者在詢問發現,密碼多是店名或店內咨詢電話,設置較簡單。
隨后,記者隨即采訪了20位市民,詢問其在外搜到沒有密碼的免費WiFi,是否會連接,以及是否知道這樣可能存在被盜號等風險。
在大潤發商場一餐廳,陸女士表示:“有免費的WiFi當然會用,至于盜號什么的沒想過!痹谥邪匐S州購物中心,張女士也稱會連接免費WiFi,且不知道有被盜號的風險。采訪中,只有在隨州一銀行工作的劉先生明確表示,不會隨便連接陌生的免費公共WiFi。
記者采訪發現,多數人會使用免費WiFi,且沒有擔心會因此引發安全問題,有的還稱會下載“萬能鑰匙”破解WiFi密碼,只有個別人表示只會連接帶密碼的WiFi。
提醒 手機客戶端購物 用手機網絡更安全
此前的央視3·15晚會,曾現場演示了黑客利用免費公共WiFi,將觀眾手機里的自拍照片全部盜走,并在大屏幕上公布的全過程,用時不到3分鐘。
而在隨州,這樣的情況也存在。去年10月26日,家住廣水的李女士趕到工行廣水應山支行,稱銀行卡、電子密碼器都在自己手中,密碼也從未向他人透露,但自己卡上的1萬多元卻不翼而飛。銀行查詢了她近兩個月的賬戶流水明細,發現其賬戶自10月8日開始,陸續以1000元到3000元不等的金額轉入上海一公司。經詢問得知,客戶在網上最后一筆交易為10月8日,當時她在外地出差,逛商場時連接了一個免費WiFi,充了200元的話費,當天上午取錢時突然發現少了1萬多元。據此,銀行推測,李女士可能在連接免費WiFi時,支付密碼被黑客盜用,短信提醒也被屏蔽。
對此,隨州市公安局相關負責人建議,在使用網銀、微信錢包、支付寶等軟件時,不要連接公共免費WiFi,而應使用相對安全的手機網絡。個人社交賬號密碼及網銀密碼等信息也要定期更改,防止因其他網站信息泄露而造成支付賬戶的資金損失。同時,各網站賬號密碼應盡量差異化,賬號密碼盡量復雜化,內容最好涵蓋“大寫字母+小寫字母+數字+符號”。同時,建議用手機客戶端進行購物、支付等操作。
而且,要特別警惕同一地區有多個相同或相似名字的WiFi。出現這一情況,很有可能有黑客搭建釣魚WiFi,以官方WiFi名稱命名,誘騙用戶點擊,最終截獲手機中密碼等高敏感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