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理工學子三下鄉:“別樣青春”——防性侵教育課堂走進鄉村 7 月29日,是武漢理工大學“綠動青春”暑期社會實踐隊在隨州市曾都區洛陽鎮金雞嶺村教學點進行教學活動的第七天。轉眼間,六天的豐富多彩的特色課程已結束,而今天由實踐隊隊員陳燕帶來的“別樣青春”——防性侵教育課堂,則從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身體、識別壞人、學習防范的方法并予以運用方面入手,旨在幫助鄉村孩子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和安全防范意識,建立“防性侵”心理防線。識壞人學預警,學好安全課程 “你們覺得壞人長什么樣子呢?” 一上課,陳燕老師拋出問題,引發孩子們的思考與回答。 “長的像灰太狼那樣,有大大的牙齒,邪惡的笑容!” “有紅紅的眼睛,長的很兇!” “有的人長的很好看很美,但是內心很壞!” ……孩子們紛紛舉手,踴躍發言。陳燕老師道:“壞人往往看起來不像壞人。他們有的又帥又酷,有的甚至會在口袋里裝很多的糖……今天我們首先學的就是如何分辨壞人。”
IMG_9600.JPG (52.85 KB, 下載次數: 249)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9-7-30 23:16 上傳
陳燕老師講解“私密部位”——每個人,男性和女性,都有自己的私密部位,私密部位是不能在公共場合暴露的。她在黑板上繪制了一個男孩和女孩的簡筆畫,并細心的將私密部位圈成紅色,表示警戒。 接著,陳燕老師依次講解了五種警報的含義:“視覺警報”——他人要看自己的私密部位或他人要讓自己看他的私密部位;“語言警報”——他人談論私密部位;“觸摸警報”——他人要觸摸或是讓你觸摸私密部位;“獨處警報”——單獨和陌生人在一起;“約束警報”——任何人擁抱、背和親吻自己。此外,她強調了這五種警報都需要引起重視,在一定情況下可以發生——比如讓父母寫下照顧名單和愛心圈,照顧名單中的保姆和醫生可以在洗澡或受傷時觸及私密部位,而愛心圈則包含能夠擁抱和向你表達愛意的人。 “你的姑媽要和你擁抱,算做約束警報嗎?”在講完五種警報與愛心圈之后,陳燕老師發起提問。“不算,因為姑媽是自己的親人!”“不,因為姑媽對自己好!”孩子們發言。“如果姑媽在自己父母畫出的愛心圈中,那么姑媽就可以以擁抱來表達自己的疼愛,就不算做擁抱警報。”陳燕老師最后總結道,安全課程部分落下序幕。 細辨別善運用,完成安全測試 經過陳燕老師的認真授課,課堂氣氛熱絡起來。當聽到陳燕老師將進行提問,進行一個安全測試檢驗上課效果,孩子們摩拳擦掌,躍躍欲試。 “當女孩的媽媽在旁邊時,醫生可不可以對女孩進行安全測試呢?”話音剛落,教室里就唰啦唰啦舉起幾只手。 “可以!” “如果一個照顧者幫助一個男孩換衣服可以嗎?” “可以!” “這要看情況,如果這個照顧者在父母的照顧者名單中,而小男孩的確有被照顧的需求,這就不構成侵犯。若小男孩已經長大,就不需要照顧者幫忙換衣服了。”陳燕老師循循善誘,告訴孩子們應該分情況考慮各種情況。
IMG_9602.JPG (66.86 KB, 下載次數: 237)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9-7-30 23:16 上傳
課程中,陳燕老師通過情景模擬、互動環節等,讓孩子們分辨出哪些行為屬于“警報”,從而對性侵害行為產生警惕和防范心理。該課程不僅讓孩子們了解了基本的性別常識,正確認識了自己的身體,更為孩子們普及“性侵害”方面的知識,掌握了如何防范性侵害,以及遇到性侵害時和遇到性侵害后的應對辦法,讓他們在成長過程中懂得自我保護,遠離“性侵害”。 在這個炎熱的夏季里,來自武漢理工大學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綠動青春”暑期社會實踐隊的志愿者們踏上隨州這片土地,揮灑汗水,播種希望。作為武漢理工大學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特色實踐活動“綠色關愛”系列活動的第三篇章,“綠動青春”實踐隊結合專業特色,致力于關心、關愛和關護農村留守兒童這一民生問題,促進大學生受教育、作貢獻、長才干。 “面對面環教”,“心貼心感受”和“手牽手成長”三大計劃幫助教育農村兒童,在環保教育和心理陪護方面為國家孕育綠色新希望。(通訊員 李雙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