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隨天隨地 于 2014-4-28 20:29 編輯
【上古】烈山氏 上古部族首領。活動于隨縣厲山一帶,又稱厲山氏。相傳為炎帝(一說神農氏)后裔。“烈”(古代“烈”、“ 厲” 、“賴”音同通用)的初文,有以火燒山墾殖之意。烈山氏族為介于中原與南方之間的農業部族。
【上古】柱(農) 上古南方部族首領。烈山氏(又稱厲山氏)之子。活動于隨棗走廊一帶。能種谷物和蔬菜,為部族之“稷”(后世稱為“谷神”、“田正”),主管農事,故又名“農”,在夏代以上被奉為稷神。相傳從商、周一直延續到春秋時期的厲國(賴國)即為其后裔所建。
【西周】厲 侯 西周(約公元前1046—前771年)初厲國國君。約生活于公元前11世紀末至前10世紀初。厲氏,名不詳。相傳為上古烈山氏后裔。定都于厲(今殷店鎮漂水河與忤水河交匯處)。周滅殷后,他臣服于周,于周關系密切,周王朝曾派出太保省視厲國(賴國)。周師南伐虎方(今湖北境內漢水流域;一說在安徽境內的江淮之間)過厲,他接待了周人,向周王敬獻良馬四匹,得到了周王的賞賜。宋徽宗重和元年(1118),在今湖北安陸地區發現的西周六件銅器(“安州六器”)中的《中觶》銘文,對此事作了記述。
【秦】王 靈 王 敏 殷 梅 殷店王家老塆人。為抗拒秦王朝的徭役捐稅,他們聚眾數百人,殺里長、亭長。公元前208年,王靈等率眾奔赴淮南,與項羽領導的反秦軍會師,跟隨項羽,多次打敗秦軍。
【宋】袁延機 殷店鸚鵡村袁家樓人。據說袁延機在神宗萬歷年間(1573—1620年)官至中堂、禮部侍郎、大學士,他為官清正廉潔,剛正不阿,遭到同朝僚臣彈劾,后告老還鄉。其回鄉時年事己高,當地百姓稱其為“袁閣老”,其學生和同僚則稱其為 “中堂”。為防御外地匪徒在家鄉掠奪百姓財務,曾出資動員百姓在殷店鸚鵡山上修建山寨。今鸚鵡冠山寨、袁家樓袁氏祖居遺跡尚存;袁家樓河邊峭壁上 “中堂里”石刻保存完好。(按:袁延機官職于史書無考)
【明】劉 曜 明朝末年活躍在隨北一帶,盤踞在忤水關鸚鵡冠山寨,號稱雞冠大王,又稱雞公大王,后被明朝軍隊消滅。今殷店關雞畈雞公大王墓遺址尚存。
【清】陳眉永 清朝奉政大夫。殷店澤民村西澤店人。其孫陳道源,“中書銜”。陳眉永墓位于殷店后姜家塆,立有墓碑,高七尺,寬三尺,厚三寸,碑面刻有“皇清誥封奉政大夫陳眉永宜人顯祖劉老安人之墓”,左有年號“光緒元年”(1875年),右有立碑人“孫陳道源”。此墓2012年11月被盜。
彭元利(?—1930年) 革命烈士。殷店人。1928年參加紅軍,為紅軍戰士。1930年在紅安縣戰斗中犧牲。
寇振邦(1876—1940年) 革命黨人。又名少延、永優。殷店天河口殷家塆人,原籍河南桐柏縣。清末入湖北新軍,參加武昌起義。袁世凱遣散武昌義軍后,寇回桐柏召集散兵,收編土匪,自稱大隊長,任桐柏縣知事公署副爺。曾鎮壓隨北喻大炮、謝老幺、管用普、居有禮領導的“黃綾會”。1921年,白朗義軍六百余人圍攻隨縣縣城,寇率部援隨,被聘為隨縣保衛總團團總。1924年因所部勾結土匪大肆搶掠被撤職,又收集土匪在軍閥部隊任師長(一作團長)。1928年圍攻隨北祝林店,搗毀祝林農民協會總部。1930年,寇部在“中原大戰”中被敵方收買其副官,對寇下毒,毒死其三個兒子及兩房夫人。此后寇深諳世態炎涼,心灰意冷,攜帶家眷及五口棺材奔喪至隨北兩河口(今天河口田上山殷家塆)定居,組織地方武裝自保。
劉祖清(?—1944年) 革命烈士。殷店人。1942年參軍。新四軍第五師戰士。1944年犧牲(一說失蹤)。
劉義德(?—1948年) 革命烈士。殷店人。生前系天河口區干隊某班班長。1948年在圍剿艾長順部戰斗中犧牲。
陳德保(1922—1948年) 革命烈士。殷店澤天河口澤民村人。1944年參加新四軍。1948年轉戰桐柏山,任新四軍第五師三團司號員。后到河南羅山縣打游擊。1948年11月隊伍轉移時被當地地主殺害。
羅宣祉(1886—1949年) 革命黨人。名憲之。殷店巖子河人。1927年任安徽蕪湖縣縣長。1928年任安徽舒城縣縣長。1930年任宜昌縣縣長、行政督察專員,為何成濬與劉湘之間的軍火、鴉片交易進行聯絡。1931年被選為南京國民會議代表。抗日戰爭初返回隨縣。1938年至1939年6月任隨縣縣長、公產經理處長,兼任隨縣抗日宣傳總隊總隊長。1938年8月至1942年任私立列山中學基金會秘書長、代校董、校長。后任列山中學國文、公民教師。抗戰勝利后任列山圖書館館長兼縣文獻委員會主任、臨時縣政府參議長。1948年隨縣解放前夕,逃往武漢。1949年去世。
劉華早(1904—1949年) 革命烈士。一作劉發早。殷店朱店人。早年參加革命并加入中國共產黨,在歷次戰斗中,英勇善戰,屢建戰功。曾擔任區中隊隊長。1948年任巖子河區副區長,領導剿匪,開展減租減息和土改運動。1949年2月11日,在隨北叛亂時,因叛徒出賣,劉發早夫婦被國民黨余部殺害于朱店鷹子石,年僅45歲,其夫人當時懷有身孕。1950年經隨縣人民政府追認為革命烈士。劉發早夫婦合葬于殷店鎮東坡中學對面一百米處。2009年4月,殷店鎮組織部分機關干部、學校師生300余人,為劉發早烈士奠碑,以此緬懷先烈,開展繼承和發揚革命傳統教育活動。
余先啟(?—1949年) 革命烈士。殷店天河口人和村人。中共黨員。1947年任人和村村長,協助人民解放軍征糧,組織當地群眾打土豪陳德洲和土匪艾長順。1949年農歷正月初一被艾長順抓住,打死在人和村陳家老塆新堰口上。
朱世法(?—1949年) 革命烈士。殷店人和村人。1947年任人和村民兵隊長,積極參與剿匪,協助人民解放軍征糧,組織當地群眾打土豪陳德洲和土匪艾長順。1949年農歷正月初一被艾長順抓住,槍殺于小竹園。
宋建斌(?—1949年) 革命烈士。殷店白廟村人。1947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系中國人民解放軍某部戰士。1949年失蹤。
徐勛徵 又名徐世勛。殷店人。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以官費留學日本,學習法政。回國后于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被清政府學部授予法政科舉人。
郭有才(1914—1951年) 革命烈士。一作郭有財、郭友才。殷店天河口人。1943年2月被國民黨抓壯丁。1948年1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51年參加抗美援朝戰爭,任一九六師五八七團三連副班長。1951年2月榮立特等功。1951年3月在朝鮮武眉山戰斗中光榮犧牲,終年37歲。
宮友貴(? —1951年) 革命烈士。一作宮發貴。殷店人。1950年參加中國人民志愿軍,赴朝鮮參加抗美援朝戰爭。1951年在朝鮮戰場犧牲。
張國富(? —1951年) 革命烈士。殷店東岳廟村人。1950年參加中國人民志愿軍,赴朝鮮參加抗美援朝戰爭,生前系志愿軍某部排長。1951年在朝鮮戰場犧牲。
宋福升(? —1951年) 革命烈士。殷店容河村人(一說白廟村人)。1950年參加中國人民志愿軍,赴朝鮮參加抗美援朝戰爭。生前系志愿軍某部班長。1951年在朝鮮戰場犧牲。
鄭金朗(? —1951年) 革命烈士。一作鄭經朗。殷店曲河村人。1950年參加中國人民志愿軍,赴朝鮮參加抗美援朝戰爭。1951年在朝鮮戰場犧牲。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