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年尋根節正向我們走來。這是隨州連續第六年舉辦尋根節。
為什么要舉辦尋根節?尋根的意義何在? 有專家認為,舉辦尋根節,一方面紀念始祖的偉大功績和創造發明;另一方面滿足全球華人華僑精神生活需求,為全球華人華僑營造一個精神家園;還有就是引領國人在繼承和創新中,又傳承、發展中華文化。
那么炎帝神農究竟給后世子孫留下那些偉大的功績和創造,我們需要傳承什么樣的炎帝精神?
炎帝神農的八大功績:
1.始作耒耜,教民耕種。《易•系辭下》曰:“包犧氏沒,神農氏作,斫木為耜,揉木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管子》中說:“神農教耕,生谷以致民利……”耒耜的使用和植五谷,解決了民以食為天的大事,使人類由原始游牧民族生活向農耕文明轉化。
2.遍嘗百草,發明醫藥。神農以身驗草木,醫民疾,減輕人們的痛苦,延長了壽命。《世本》載:“神農和藥濟人”,《淮南子》中說:神農“嘗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辟就,當此之時,一日遇七十毒”。我國第一部藥物學專著《神農本草經》歸之神農氏。
3.治麻為布,制作衣裳。《皇王大紀》中載:“治其絲麻為之布帛。”神農教民化桑麻為布帛,解決了以獸皮、樹葉裹體的時代。
4.日中為市,首倡交易。《易•系辭》中說:“神農以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在隨州,稱之白午集,就是每當太陽當頂時,人們就聚集到一起交換貨物,交易完后便回家。神農發明的物物交易,打下了商業發展的基礎。
5.削桐為琴,練絲為弦。《世本》中說:“神農氏……始削桐為琴,練絲為弦”。隨州曾侯乙墓中發現了在我國秦漢時期失傳的五弦琴,同《世本》中所說的五弦琴相差無幾。神農發明了樂器,用和諧的音樂使部族們明白,以治混亂。
6.弦木為弧,剡木為矢。弓箭的發明,防止了野獸來襲,打擊了外來部落入侵,保護了勞動成果。
7.作陶為器,冶制斤斧。《資治通鑒外紀》載:“神農氏作陶冶斤斧。”有了陶器,可以貯藏食和蒸煮食物,改善生活條件。
8.臺榭而居,安居樂業。《路史》載,神農“相土停居,令人知所避趨。”建造房屋,使人們有了遮風擋雨的地方,進退有所。
炎帝神農的四大精神
民本精神:《呂氏春秋》記載,說炎帝神農是當世之急,憂民之利,除民之害,就是說他想老百姓之所想,憂老百姓之所憂,為老百姓除害,這就是以民為本的民本精神
開拓精神 :炎帝神農嘗百草、植五谷、制陶器、做耒耜帶領我們的民族走向文明社會,還有炎帝女兒的精衛填海,夸父追日,都是不畏艱難鍥而不舍開拓精神的體現
創新精神: 《淮南志》有記載,說炎帝神農是身親耕,妻親織,以為天下先,意思是炎帝神農帶頭耕種,他的妻子帶頭從事紡織業,他們做出天下的表率,具有創新的精神。 我們就要學習這種天下先的創新精神來實現我們的“創新中國、創新湖北,創新隨州”
和諧精神:炎帝神農是把油桐樹作為琴的琴體,把蠶絲精煉作為琴的琴弦,這樣彈奏出來的音樂非常和諧,就像天下和諧一樣,以和天下,用音樂來比喻政治,不正是我們當今所倡導的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的理論嗎。 倡導這種“和合天下”的和諧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