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文物考古工作者在廣水市楊寨鎮、吳店鎮發現兩處侵華日軍碉堡,這是二戰侵華日軍留下鐵的罪證 。
廣水素有“鄂北門戶”之稱,自古為兵家戰守要地,應北三關見證了千百年歷史的血雨腥風。
1938年6月,中國軍隊在武漢地區同日本侵略者展開大規模決戰,史稱武漢會戰。同年10月,日寇在三關防線付出慘重代價后攻占應山縣城,從此,廣水人民受日寇鐵蹄踐踏達7年之久。但是廣水的山山寨寨,英勇不屈,共產黨領導的抗日烽火燎原,從未熄滅。日本鬼子只能龜縮在縣城和鐵路沿線據點,京橋碉堡和張家沖碉堡就是見證。
京橋碉堡位于楊寨鎮京橋村吳家灣北250米處,北臨廣水河,東距京廣鐵路20米,1939年日軍為守護何家灣鐵路橋而強迫附近村民修建。碉堡用石塊、鋼軌和水泥混砌,中部呈圓柱狀,四面外出成十字形,共兩層,頂部有望臺,四面均有交叉射孔。其東800米處的楊家大山,有中國軍隊抗擊日寇的戰壕。張家沖碉堡位于吳店鎮泉口村五組,是日軍占領應山后建立的一個重要據點,分布在張家沖三個山頭制高點上,呈三角形火力配置,鋼筋混凝土結構,易守難攻。鬼子兵就是依仗這些據點,對周邊中國百姓進行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其累累血債,鐵證如山。
60多年過去了,日寇帶給中國人民的戰爭創傷仍未愈合,這兩處碉堡猶如兩塊傷疤,無聲控訴著日寇對中華民族造成的深重災難。附近村民說,我們要銘記歷史,警示未來,不能讓歷史悲劇重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