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包包車 于 2015-4-2 09:00 編輯
1.jpg (55.34 KB, 下載次數: 59)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5-4-2 08:58 上傳
因發型不符合要求,一些學生被“約談”
在追求個性的當下,一些家長往往將孩子打扮得與眾不同。“二月二”過后,不少學校的教師發現,理個性化發型的學生大幅增加,而這與校規起了沖突。學校要求理個性化發型的孩子重新理發,學生執意不改,個性化發型該不該被禁?
個性化發型現校園
“你們這是什么發型?重新理,下午我要檢查。”30日上午10點,市39中辦公室,政教處主任張玲把頂著個性化發型的學生喊到辦公室,統一勸導,責令整改。
“我這個是‘沙漠綠洲’。”“我是蘑菇頭。”接受記者采訪時,學生們紛紛報上自己的發型名。“西瓜頭”“倒三角”“自然卷”……記者現場統計發現,個性化發型共有十余種。
市39中少先隊大隊輔導員甄珍介紹,學校約有10%的孩子頂著“奇怪的發型”。
“別樣的發型,讓我與眾不同。”該校七(3)班學生張豫冀剪了個“齊劉海”——額前頭發均勻分散,在雙眉上方形成一條直線,兩側頭發刮了個精光,后面頭發理成了倒三角。張豫冀認為,自己的發型很酷,有個性。
采訪中記者發現,小學生發型多由家長主導,中學生則多為“我的頭發我做主”。
一些學校禁留怪發型
《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對學生儀表有統一要求:學生穿戴整潔、樸素大方,不燙發,不染發,不化妝,不佩帶首飾,男生不留長發,女生不穿高跟鞋。
由于規范相對籠統,不少學校提出細化要求。市39中在《一日常規》第六條中補充規定:“男生不得留長發,前不過眉、旁不遮耳、后不過領;不得剃光頭,不得染發、燙發,不留怪發型;女生劉海不過眉,不梳怪發型,不濃妝艷抹,不得佩戴首飾……”
“對學生的教育是多方面的,背包、配飾、發型這些看起來很小的事,無形中會影響一個人的內心。”張玲認為,每個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過分關注外在會影響學習。
“有些學生上課時經常拿著小鏡子剪頭發,既影響自己又影響他人。”張玲總結十幾年的教育經驗說。
“每個人都想獲得別人的關注,學生也不例外。”張玲認為,一些學生之所以留奇怪的發型,主要是為了引起同學們的關注。她認為,對這些學生,要正確引導,耐心勸說。
春園路小學校長田峰認為,中學生應該注意自己的儀容儀表,不要把心思過多地放在頭發上,染發、燙發必須禁止。學校在儀容儀表方面應該正確引導學生,而且學生統一發型后看起來更有朝氣,更像學生的樣子。
我的頭發我做主
“這種規定太古板了,應該改進。”市39中九(2)班的陳曉龍燙了一頭黃卷發,面對政教處兩三名老師時而苦口婆心、時而嚴厲的勸說,他平靜地一一反駁。“《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是針對全國學生的,你不例外。”教師甄珍勸說道。“理什么發型是個人自由,美國學校還提倡個性化穿著呢,我們的教育存在問題。”陳曉龍辯解。
為了逃避學校的規定,一些學生打起了擦邊球。“我的發型符合‘前不過眉,后不過領,側不過耳’的要求,為什么要管?”對政教處老師的“約談”,張豫冀有點意外。他說:“我可是完全參照學校規定理的頭發。”
采訪中不少學生說,理發時,他們都會參照學校的規定,但在規定之外,他們總會想點“別的辦法”。
正確引導學生的個性化追求
記者在多所學校隨機采訪了50多名學生及家長,半數被訪者認為:“學校應該在儀容儀表方面起引導作用,但不應該強制統一發型。”三成被訪者認為:“理什么發型是個人自由,學校管得太嚴也不好。”不到兩成的被訪者認為:“學校的做法有利于管理。”
漢江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湖北文理學院教育學院院長汪家寶教授認為,個性化發型反映了學生審美觀的形成。學校對學生的著裝、儀表做出詳細規定,是引導他們成長。作為學校的一員,學生理應遵守規定。“在小學階段,學生留什么發型,往往遵循家長的意愿。如果讓孩子頂著一頭怪異的發型,可能會讓其產生自卑感。”晨光小學副校長何云飛認為,“雖然與眾不同的想法可以理解,但個性化發展不一定表現在發型和衣著上。”
襄陽四中義教部校長周明波介紹,針對學生的儀容儀表問題,學校每周都會召開正能量班會。“我們不要求學生統一留短發,只要發型陽光可愛,符合學生的身份就可以。”周明波認為,一個人的儀容儀表是精神世界的外在體現。學會遵守規則,能為一個人的終身良好發展奠定基礎。學生發型看似小事,實則意義深遠。
|